有人说,世界杯是几个亿万富翁带领着一帮千万富翁,在场上拼得大汗淋漓,工薪阶层的球迷在屏幕前品头论足。
这么说并不夸张,事实上篮球、棒球等职业体育赛事也呈现了这样的对比关系。
在《体育产业的经济学分析》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欧洲足坛在球员薪酬和转会问题上,一直在自由竞争和限制竞争之间左右摇摆,具体表现在:
1888年~1900年左右:自由竞争阶段
1900年~1961年:球员最高工资限制,且转会受限制
1961年~2013年:自由竞争阶段
2013年至今:限制竞争,各家俱乐部必须量入为出,不得超过自己的财力范围给球员发高工资、支付高额转会费
可以看出,欧洲足坛把自由竞争或者限制竞争当成阶段性的策略,而非不可撼动的真理。
类似的,在我的工作领域里,企业培训也是在业务导向与人才导向之间左右摇摆。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发,很多领域都存在着一些“主流价值观”,主流到我们大致认为只有这个价值观是对的,与之相反的就是错的。
可是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其实每条“主流”的对面,都至少有一条与之相悖且正确的观念存在,只不过是被当权者、主流媒介判定为了“非主流”,压制了下去。
比如,你大概听过这样的主张:
用结果说话,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观点几乎是某些企业、某些职业的圣经,不过当我们保持理性,就会发现在其他领域或者同领域的不同组织里,有另外的认识,比如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里球员们信奉这样一句话:相信过程。
已故球星科比、现役球星詹姆斯都表达过,比起拿分,他们在正式比赛时的自信更多来自于场外训练,是一次一次对力量的征服、一次一次的投篮练习给了他们勇气和决心,即使在身体疲惫、手感不佳的情况下仍然敢于投出制胜一球。
你看,结果导向和相信过程是对立的,某种程度上讲,他们被引用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强调自己、打击对立面,但他们又都是正确的。
物理学家尼尔思·博尔曾说过:“真理的反面是另一个真理。”
很多时候我们在接受一条别人给过来的观点是会犹豫、徘徊甚至排斥,直觉告诉你,虽然那个正确,但是反面也没错,当我们没有选择自由,或者内在不够坚定就更是剧烈。二元对立的思维最终导致了我们的焦虑和内耗。
类似的,我们应该发挥优势还是补齐短板,应该接纳自己还是挑战舒适圈,应该谋定而后动还是小步快跑?
如果把他们当做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我们就会作茧自缚,处处受限。
欧盟的选择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最优解,那就是把这些相反又都正确的观念当做阶段性策略。
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颠覆,我曾在以前的文章《别再误读DISC,它不是宿命论,是策略论。》中提出,不要把行为风格测评的报告没做认命的借口,而要当做策略,事实上我们发现一个人成熟的终局就是整合,是不走某个风格的极端,是在不同场景下的主动应变。
但是,只走到这步是有问题的,那会导致人们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会导致见风使舵、两面三刀,永远无法赢得别人的信任。
因此,用策略的思路解题有个前提:为自己选择考卷。发现自身价值观的源头,选择好战略起点。
你见过哪些曾经以为绝对正确,长大以后发现反面也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