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偶遇一个奇怪的陌生人指点你的人生,你会相信并遵循他的话吗?
就像电影《功夫》里的星仔,在街头遇到一位流浪汉,说他骨骼清奇,给了他一本《如来神掌》,从此星仔开始苦练神功,并最终领悟此功的最高境界,打败了火云邪神。
在“积极能量项目”创始人,乔恩戈登的著作——《种子》一书中,主人公乔希也遇到了一位陌生人,在工作迷茫之际,给了他一颗奇妙的种子,让乔希在播种的过程中,重新找到了工作的意义、人生的目标。
如果你在工作中总觉得提不起劲,迷茫而没有目标,又或者踌躇于是否该换一份新的工作,那么不妨读一读《种子》这本书,它会让你在工作倦怠和迷茫的时候,重新沉静下来审视自己,抓住身边那些微小的“迹象”,让该有的选择都自动浮现,让你的人生变得有迹可循。
职业倦怠和职场焦虑,席卷着每一个人
踩着点打卡、变着法摸鱼、无效式加班,以熟悉的方式迎接每一天的日升月落,让许多打工人,在水泥森林的格子间,产生焦虑和厌倦之情。有的人不断地跳槽,认为只要换一份工作,就能让自己重燃热情,有的人干脆选择“躺平”,待在舒适圈得过且过。
我们在倦怠中焦虑,然后在焦虑中躺平,任时间和岁月从身上碾压过去,然后责怪命运的不公。
其实不光主人公乔希有这样的感觉,著名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年轻时,也曾如此。
23岁的稻盛和夫,在一家制造电瓷瓶的小公司工作,那时公司常常发不出工资,还要做一些年轻人不感兴趣的陶瓷研发工作。很快,同期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了稻盛和夫一人,面对这样的时刻,他也感到倦怠和焦虑,甚至去报考了自卫队后备干部团,想去参军,一走了之。
可见,职业倦怠和职场焦虑,并非只是你我才有的感受。那么,怎样才能重燃自己的工作热情,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呢?故事中的农夫告诉乔希,找到播种种子的地方,就能找到重燃工作热情的方法,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留意身边的每一件人和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在乔希寻找播种地的过程中,他遇见了许多人,从每一个人身上都看到了“迹象”,得到了启发。
飞行员让他学会从高处看世界;父亲教会他不要放弃,勇于追寻;教授告诉他,大学的生活,只是他为人生播种所做的准备工作;偶遇的残疾学生让他明白:“看待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看到的是礼物还是诅咒”。
让他有所收获的,还有以前的老同事、重新参与其中的餐厅兼职、飞机上的邻座乔治先生,甚至连他的宠物狗,都能让他有所启发。
在此期间乔希也遇到了新的工作机会,面对选择,他听从乔治先生的建议,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我已经在现在的工作中学到了应学的东西了吗?”
“我在这儿还有没有成长的机会呢?”
“我有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发挥到极致呢?”
最终,乔希通过这些人与事的微小“迹象”,终于决定,把种子种在身处的地方,回到自己原本的工作岗位上重燃工作热情,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就是这颗待播种的“种子”。
前面提到的稻盛和夫后来又怎样了呢?在他考上干部团以后,等着家中寄户口本来,结果户口本没等到,等来的却是哥哥语重心长的教训,稻盛和夫突然清醒了: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不满就离开公司,那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于是,他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认真埋头工作!”而后,稻盛和夫在27岁便创办了京瓷公司,并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经营成了世界五百强。
许多事情,都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你遇到的每一件人和事,都有可能是命运在暗中指引你走向正确的方向,抓住它们,你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怎样才能让我们重燃工作的热情,并在其中收获快乐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快乐是一种心境,也是一个选择,我们的快乐不是源于从事什么工作,而是源于我们如何感受和看待这份工作。
乔希深刻地领悟到,不应该只是为了钱工作,而是应该将工作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他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工作要求:有意义地服务、创新和沟通,在工作中发挥自身价值。
挖掘工作的意义,创新自己的服务,才能收获更多的成就感,获得良性循环的正向反馈。
电影《入殓师》中,大提琴手小林,阴差阳错地承接了入殓师的工作,原本内心相当排斥,然而当他一次次沉下心来参与其中,小林终于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重大意义:在温柔又庄严的动作中,逝者再现了生前最美的样子,以一种最具尊严的方式和家人们告别,给予了生者最大的安慰。
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所选择的东西。
写在最后
人生总有那么大段的时光,在静默、等待、坚忍,那些沉寂而焦虑的日子里,你不是没成长,而是在向下扎根,等一树春华秋实,结出累累硕果,便可将这果实变成种子,引渡他人。
生命的吊诡、可爱的地方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在哪转个弯,碰到什么样的人,甚至拿起一本什么样的书,一看,就改变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