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基层公务员,作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关键纽带,处于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他们肩负着落实政策、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等重要职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然而,当前基层公务员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为他们松绑减负,成为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迫切需求。

形式主义是基层公务员面临的一大困扰。“文山会海”现象屡见不鲜,大量时间耗费在冗长的会议和堆积如山的文件中,真正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精力被严重压缩。过度留痕、多头考核、频繁调研等问题层出不穷,基层为了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和调研,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填写表格。权责错位、担当缺失,“向下问责”的畸形管理模式隐形存在,一旦出现问题,将责任归咎于基层,以批评代替指导、用苛责掩盖失职,不仅挫伤干部积极性,更催生“唯上不唯实”的形式主义。长此以往,干部在工作中畏手畏脚,不敢轻易创新和担当,工作重心发生偏移,也陷入“为了留痕而工作”的怪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必须坚决整治。要求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在具体实践中,可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以下松绑减负工作措施:

精简会议文件。大幅压减文件数量和会议频次,严格控制文件篇幅和会议时长,避免无意义的重复传达和形式主义的会议;推行“短会、套会、视频会”等模式,提高会议效率;建立会议审批制度,明确会议召开的必要性,控制会议时长和规模,合并同类会议。

优化考核调研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突出实绩导向,减少不必要的留痕要求;整合考核项目,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规范调研流程,提前规划调研主题与内容,轻车简从,注重调研实效,减少基层准备材料和填表负担。

明晰权责错位。完善权责清单,明确各级职责范围,防止权力上收、责任下移;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建立合理问责机制,对失职领导严肃追责;加强干部培训与正向激励,营造敢担当、善作为的氛围,鼓励基层干部创新,摆脱“唯上”束缚,回归为民服务初心。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基层工作复杂多变,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错误,要宽容基层公务员在改革创新、探索实践中的失误,只要是出于公心、不谋私利,就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问责和“一刀切”式的处罚,让基层公务员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敢于担当作为。

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部门共同努力。只有让基层公务员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群众能够、推动发展,才能真正激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