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公务员,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关键桥梁。他们扎根基层,直面群众,承担着政策落实、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繁杂而艰巨的任务。然而,当前乡镇公务员面临着诸多工作困境,为他们松绑减负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形象的话语深刻描绘了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常态。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不仅要应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核心任务,还要承接上级各部门下达的各类调研检查、项目拉练等工作。考核通报过多、工作过度留痕,使得他们疲于应付,“5+2”“白+黑”成为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同时,每逢重大活动或节假日,更是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长期难以缓解。
压力大,待遇却跟不上。部分乡镇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乡镇公务员的薪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交通、生活等补贴未能充分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乡镇晋升渠道相对狭窄,职级激励作用发挥不足,导致一些公务员感到升迁无望,工作热情降低,出现“躺平”倾向。此外,权责失衡也是突出问题,一些部门将责任层层下压,乡镇公务员在权责不匹配的情况下,工作开展难度加大,工作积极性受挫。
为乡镇公务员松绑减负,要在政策制度上做“加法”。一方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指标和检查频次,注重工作实绩,避免过度留痕。另一方面,优化职级晋升机制,拓宽晋升渠道,充分发挥职级激励作用,让有能力、有担当的乡镇公务员看到上升空间。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还要在工作负担上做“减法”。进一步明确县乡两级权责边界,建立权责清单,防止上级部门随意下派任务,避免乡镇公务员“责任超载”。大力整治形式主义,精简文件会议,避免层层加码,让他们从文山会海和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填报,提高工作效率。
为乡镇公务员松绑减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让他们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中大展宏图,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