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服务群众、推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部分基层公务员面临着工作任务繁重、形式主义干扰、晋升渠道受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各地虽不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形式主义的“顽疾”仍未彻底根除。部分地方会议依旧冗长,文件数量虽有减少但内容质量有待提升,考核督查名目繁多,过度留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不仅消耗了基层公务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让他们陷入了“为了应付而工作”的怪圈,无暇真正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此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杂,再加上权责不对等,一些基层公务员在面对棘手问题时,有责无权,难以有效解决问题 ,工作压力倍增。
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要坚决破除形式主义。严格控制会议数量与时长,提高会议质量,避免“会海”占用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时间;精简文件,倡导“短、实、新”文风,杜绝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的文件,让基层公务员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同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不必要的考核指标,避免过度留痕,注重工作实绩考核,以实际工作成效作为评价基层公务员的重要依据,让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上。
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还要合理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边界,避免将过多责任下放到基层,造成基层公务员权责失衡。建立健全权力下放与配套保障机制,在赋予基层更多权力的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与支持,确保基层公务员有权、有能、有责地开展工作。此外,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避免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面临“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为基层公务员松绑减负,更要畅通晋升渠道,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注重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经验与业绩,为长期扎根基层、表现优秀的公务员提供更多晋升机会,让他们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同时,完善薪酬福利体系,适当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待遇,体现他们的工作价值,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工作中,给予基层公务员更多的信任与支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基层公务员是基层发展的“主力军”,为他们松绑减负,就是为基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只有让基层公务员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轻装上阵,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