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巴金
微信上陆续收到七段视频,我用最快的速度过了一遍。
前四段的主角是一个六旬老头儿,由于情节过于惊悚复杂,暂且按下不表。直待日后机缘到了,再来细述。
而后三段则是关于一个穿着病号服的瘦小男孩儿,约摸六七岁。监控背景均是夜里两点,孩子突然醒来,光脚下床,并不吵闹,独自一人在病房里踱步。
突然,停下。
慢慢抬头往上望。
少顷。
再安静地回到床上,继续入睡。
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是,回来这一路,他并非转身,而是倒退着往后走。仿佛在前一段视频上按了回退键。
我打开电脑,把视频用专业软件放慢看了几遍,又有两个新发现:
放大看,孩子仰天的那半分钟,露出诡异笑容。
那一来一去的脚步,不多不少,都是整整八十一步。
是巧合吗?可这三段视频,分别是不同的晚上监控拍下来的呀!
我有点头皮发麻,泡了壶香气高锐的武夷肉桂茶,镇了会儿神,这才给涛哥拨回去。
“阿白,看完了?我这按的免提,副院长也在旁边。”一声都没有响完,他便接起了电话。
“嗯。”知晓了事情严重性的我,不敢再贫嘴,“把你们知道的,都告诉我。”
原来这孩子叫小修,2011年辛卯生,不到三岁入院至今,换了数次主治医师和治疗方案,均无好转;甚至,随着年龄增长,每况愈下,自闭、脑神经不正常、肢体障碍依次出现。
半个月前,更令人不安的事件发生了:
每天夜里2点一过,孩子便准时自动醒来,在监控下独自下床,在病房里走九九八十一步,停下,扬头对无人处微笑,再回退九九八十一步,上床睡觉。最为可怕的是,涛哥找朋友专业鉴定过,这孩子回退的步子,每一步都踩在来时的脚印上,毫无偏差。
轮夜班的两名小护士受了惊,先后哭着办了辞职。
我专心思考,半天没搭话。
“喂喂喂?阿白,你还在吗?这个情况你遇到过么?”电话那头涛哥又急了。
“嗯,没有。”我老实答,“但万事有因,大道至简,我应该可以处理。”
“那可太好了!你能把手头事情放一放,三天内过来么?”
我瞅瞅墙上的挂钟:“我马上出发,登机后把航班号发你。”
傍晚时分,涛哥已在机场接上我,往我怀里扔了俩驴肉火烧和一杯珍珠奶茶,便驱车前往那所全国知名的精神病院。
“对了,小修有家人吗?”拌着老汤汁的卤驴肉配上酥脆的火烧一下肚,我精神来了。
“咳,甭提了!”他鄙夷地哼一声,“没见过这样的爹妈!刚开始周末还来看看,后来一两个月一趟,从小修七岁开始,就过年把他接回家几天。平时不闻不问!”
“小修家境怎么样?是不是有困难,故意逃医药费?”我自己瞎猜。
“嘿,做生意的,住豪宅开豪车。说这个娃娃不要了,以后再养二胎三胎。”
“头胎?”我诧异了,一般来说,有钱人更注重血脉。
“嗯,头胎,而且是唯一的孩子。”涛哥点点头。
沉默了一会儿,我扯开话题:“孩子啥时候查出来的?”
“2013年,孩子两岁半,上早教班时被老师发现不对劲,强烈建议家长带过来查查。一来,就没走,呆了六七年了。”
“除了视频这事儿,其它都正常吗?”我得尽量多了解一些信息。
“呆傻、自闭、动作不协调,马上九周岁了,随地大小便,听不懂简单交流。就因为太不正常,才允许他一直住院治疗......”身边这大男人吸吸鼻子,声音弱了下去。
我也不再发问,陷入了沉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