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书法有法

书法有法

书法有法
书法有法

作者: 孙晓云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 2010
页数: 238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4432248

这本书讨论笔法,我读后感觉醍醐灌顶,心悦诚服,直想立即捡起毛笔练将起来——当然还是没有。

以下是推特读书笔记:

  1. 书体的演变,无疑是为了便捷。论规律,画圆比画方要简便快速。篆是圆折,楷书是方折,还规定了标准的点画。楷书并不便捷。那么,便捷指的是什么呢?

  2. 现在提到楷书,都会想到唐楷。其实距唐约五百年前楷书就已完备。楷书成熟的魏晋时代,当时人称“正书”,或叫“真书”。正书规范了点横竖撇捺折钩,后人以此为楷则,才称楷书。

  3. 书法史上,楷书出现之际,屡屡提到一种书体:八分书。然而,八分书到底是什么样子,历代书论都语焉不详,历代碑帖中也找不到对应的图版。

  4. 关于八分书,书史上有三种解释:1.去隶字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八分;2.像“八”字的造型那样“分”清笔势向背;3.写的字有八分大小。分别说的是篆隶两种字体的取舍、一种有向背有分势的用笔方法,以及字的大小。作者将论及,这三者说的是同一样东西。

  5. 谈到用笔方法,稍习书者均知永字八法。永字八法起源于隶字,为后汉崔子玉所创。


    永字八法
  6. 永字八法中,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钩为趯,左上横为策,左下撇为掠,右上撇为啄,右下捺为磔。点横等是形状,而侧勒等是一种动作的过程,即笔法。这八个表示动作的字,意思都属急速果敢之类。

  7. 笔法历来高深莫测。钟繇在韦诞处见蔡邕笔法,苦求不与,便槌胸呕血。等韦诞死后,盗发其冢,方得之。王羲之晚年书《笔势论》开悟王献之,要儿子“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之诸友”。古人如此看重,而今人不知为何物,这说明——我 不使用这种笔法。

  8. 唐代书家韩方明把执笔法归纳为五种:执管、拙管、撮管、握管、搦管。只有第一种执笔法是经典,“妙无所加”,传了后世。执管法又“双指包管,五指共执”,又分为双苞法和单苞法。


    双苞法和单苞法
  9. 书史上对笔法的记载举目皆是。南唐李后主说:“书有七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王,传授于欧颜褚陆等,流于今日,然世人罕知其道者……”拨镫,作者认为,是一种右手有规律地来回转动笔杆的用笔方法。双苞法是适合于此种笔法的。

  10. 古代书家论笔法,实际上大同小异,都是论述转笔的技巧和方法。以右手经典执笔法有规律地来回转动毛笔,令笔画纵横自如的方法,即为笔法。运用这种笔法,即是“用笔”。严格地说,用笔法写成的字才 “书法”。

  11. 古代笔毫有裹在笔杆外沿的,也有将笔头剖成数开,将笔毛夹在其中的。在三千多年前殷周青铜器的象形文上可以看到转笔的痕迹。只有将笔杆左右转动,才能将笔毫随时裹住,既快速又匀称地画出这样的线条。


    转笔的痕迹
  12. 用不转笔的方式写字,写不了两笔,笔毛不是扁就是开叉,需要不停把笔毫舔尖。而转笔时笔锋始终是裹着的,可以连续写多字而不用舔笔。这正是古人笔法萌芽的最初动机之 。

  13. 古人的坐,是跪坐。到南北朝胡床引进,才有垂足坐。唐到五代,出现各式椅凳,也还局限于上层社会。直到宋代,桌椅凳才普及到百姓家。因此,古人写字时,席地而坐,左手持简,右手执笔,没有任何依托和支撑。

  14. 因此,如果要令用笔平稳,控制得当,必须使大臂夹紧在腰间,小臂作支撑,手掌虚空执笔。所书竹简与眼的距离大约一尺,呈阅读时的姿势。


    西晋 双坐书写瓷俑
  15. 以席地而坐无依托的方式写字,若不转笔即靠提按用笔,笔尖受力太大,因此把握吃力,不稳易抖,且滞慢。转笔则集力于手指捻转,使笔尖的力分散,易于控制笔画粗细,令其圆转光滑,且行笔快速。这正是古人笔法萌芽的动机之二。

  16. 战国至西汉早期的毛笔,粗细长短北辰区不多,都是20厘米左右,笔毫长约2厘米,兔毫。战国时将笔杆剖为四片,夹毫于其中,以麻丝缠束,涂上漆。秦笔则出现将笔杆一头镂成腔状,纳笔毫于内。

  17. 战国至西汉的笔,笔杆直径只有0.4厘米左右,比现 的小楷毛笔要细许多。这样的细笔杆,在拇指侧可以转上三圈。运笔时,笔迹必然呈弧线,正如篆书的线条。由此看来,书体的形成完全可能是因为毛笔的特性所致。

  18. 如果将笔杆加粗至0.6或0.7厘米,转起来就会发现,线条趋于简约方直。

  19. 西汉中晚期墓葬出土了笔杆直径0.7厘米,向后渐细为0.3厘米的笔。西汉是篆书向隶书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毛笔是兼用于篆隶的。

  20. 东汉墓中出土了一支笔杆直径0.6至0.7厘米的毛笔。正好东汉是楷书形成发展的时期。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笔杆都保持这个尺寸。

  21. 笔毫亦不可忽视。先秦至汉的笔皆为兔毫,取秋季狡兔脊背上的两溜硬毛,也叫紫毫。毫硬则挺,有弹性,适合转笔。宋代书家大抵仍用兔毫。现在普遍使用的狼毫,是清代从朝鲜传入的。

  22. 以兔毫为宗的毛笔历史持续了很久,唐末五代才出现了散卓笔,是纯羊毫做成,无硬毫做柱,较软。散卓笔出现的时期正是出现桌椅的时期。有桌椅,臂肘腕都有了依托,软的羊毫笔就应运而生了。宋代桌椅普及,而散卓笔也颇为流行。

  23. 蔡伦造纸事在东汉,但纸的发明远比这早。我们所见最早的纸,是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纸。蔡侯纸是因其原料便宜、制法易行、质地坚韧而名世。由于造纸工艺所限,晋及晋以前的纸,一般都不大。高约七寸半。

  24. 王羲之的书写姿势是否也如西晋瓷俑那样呢?从北齐《校书图》中可以找到线索。图中正在书写的校书者左手拿纸,右手执笔,姿势正如西晋瓷俑。当时的纸坚韧厚挺。 笔法正是源于这种书写姿势的。书法之“法”的界定,首先应该在这种姿势的前提下,再论转笔运指。

  25. 后代书家总说唐以后古法渐衰,其古法即指将纸拿在手里书写时所用的笔法。由于唐代开始,使用了桌子,这种无依托的书写方法当然就逐渐衰亡了。

  26. 宋代书论仍讲究转笔运指。然而,纸从拿在手中转为平铺桌面;执笔的手,从举腕变为平腕;毛笔接触纸面,从阅读面的垂直变为与桌面的垂直。这是关键的变化。毛笔与桌面垂直了以后,不仅手指上下左右运转的空间加大,还带来了另外的巨大变化。

  27. 回到八分书,“去隶八分取二分,去小篆二分取作分”是蔡邕之言,从字面上解释,即“八分书”二分像隶书,八分像小篆。隶书,今天的概念是一种书体。从文字发展角度看,隶书是为了省事,简约官方文字的“速记”。作者把这个概念称为“隶化”。

  28. 官方文字从小篆、楷、老宋字、馆阁体,一直发展到印刷体。而“隶化”却延续着简约性,形成规律,向草书、行书发展。

  29. 第二种解释,指像“八”字的造型那样“分”清笔势向背。向,如同两人面向();背,相反背向)(。向是先向左转笔,后向右转笔;背则相反,先向右转笔,后向左转笔。

  30. 这是利用转笔左右来回发力一次还原的惯性,将一个字写成。而令不断还原的惯性,连绵写一行字、一篇字,就是“一笔书”。这种合理的用笔方法,正符合文字发展的“便捷”趋势。

  31. 古人说“取势”,是根据不同的笔画,设计不同的笔势。笔势则是根据或左或右转笔发力的这种惯性形成的笔毫顺向;非转笔不能向背,非顺手不能取势。转笔取势是十分微妙的,从飞白书中,略可窥见笔毫的转向、发力处及机巧。


    转笔取势
  32. 第三种解释,字有八分大小。用笔杆直径0.6至0.7厘米的较硬毫毛笔,笔毫长2.5厘米之内,以西晋瓷俑的书写姿势,以经典执笔法,左右转动笔杆,向背还原,写出的字正是八分大小,不到一寸。

  33. 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后称为章草。章草中有许多与字型与楷书完全不同的、难以认识的字,急就章是将楷书、章草二者对照,如同章草字典。因首句有“急就”二字,故名。

  34. 若用转笔次数计算速度,当然是次数越少速度越快。所以,把转笔次数减少到最低,便是最快速的。这就是八分的原理,章草就是依据这个原理造的。往往把一个字尽量控制在手的左右一次还原中,如果结体办不到,就生造一个顺手的字。所以草书中部分字的写法与楷书的结构完全不搭界。

  35. 到甲骨文,汉字的结构已基本形成,但有多次转笔,影响书写速度。为此,古人不断想法改进,就 隶化的过程,也就是便捷化的过程。章草将便捷发展到极端。

  36. 汉字造型的演变是受毛笔的限制,毛笔又受捻转的限制,捻转受手的限制:拇指上节只有3厘米左右长短。这是我们用笔的极限。章草已将这个生理极限内所能运用的便捷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于是,汉字造型就停止发展了。

  37. 魏晋时代,造纸制笔技术进一步成熟精致,众多书家将书法的笔法与造型的优美兼融一体。继蔡邕、钟繇、张芝、索靖、陆机诸家之后,有一人备精诸体,无所不工,世莫有及者,就是王羲之。

  38. 王羲之以一次左右转笔周期成一字,字字断开,每字的转笔痕迹皆可循。王献之创一笔书,即用笔字字相连,不以一次左右转笔成一字为限,巧妙地造势,所以转笔无迹因循。二王标志着书法作为“法”的全面成熟,笔法与视觉完美的统一,是书法史上无与伦比的高峰。

  39. 魏晋“完法”之后,接下来是法的普及和运用。唐代“尚法”,又使魏晋“法”的最高点持续了五六百年。之后,汉字造型体态的变化逐渐转为主攻的方向。视觉由从属地位变成主导地位。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40. 宋以前是没有腕法一说的。自宋代书写广泛使用桌椅以来,至清初大约八百年,将毛笔从与阅读面垂直改为与桌面垂直,变举腕为平腕,是一个“变法”过程。腕法有枕腕、提腕、悬腕三种。后两种腕法中腕起了辅助运指的作用。一代代书家仍恪守转笔运指加运腕的准则。

  41. 而现在,则完全不转笔运指,完全由视觉控制字形,形同“画字”,是为“无法”。

  42. 米芾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后人继有“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之说。这本是指用笔在笔势尚未到尽时,就再生笔意,即转笔未到势尽,就开始再次转笔衔接下一个字。至于欲左先右之类,本是指起笔时的转笔发力,就如欲出拳必先收拳。

  43. 如今为初学者印的楷书字帖中,大都有楷书“规范”笔画的说明图,笔画空心双钩,按今人理解的欲左先右的定法,逐步于内填墨,实在是荒谬。

  44. 楷法,并不是指楷书之法,而是左右转笔还原之法,是不限于楷书的。古人小楷,笔笔断开,是在空中转笔。但正书笔笔断开,费时费事,如笔笔连绵为草,又不易为多数人所识,于是介于楷草之间的行书就产生了。

  45. 所有书体中,行书是最后形成的。如果将空中的转笔少一点落实到纸上,就是行楷;如果将空中的转笔多一点落实到纸上,就是行草。行书无专门立法,是因依附于楷法或草法之故。古人所言楷法、草法,并非指楷书、草书的字形,而是二者不同的转笔方法。

  46. 若笔法接近,字形会自然接近,这点若不点破,会误以为是学字形。名家不同的字体,正是各人不同的用笔习惯所致,书法的个性,就是这样产生的。

  47. 苏轼执笔是单苞法,以拇食中三指转笔,横向有余,而纵向略受限制,所以苏字石压蛤蟆,结体较扁。米芾则无疑是双苞法执笔,且善用中指,因此米字中“努”的纵势非常突出,字也就偏长。

  48. 书法为何要由上而下,从右到左这样写?这要追溯到转笔最初形成时。从甲骨文可以看出,写一字时,是从左边到右边,古人以右手执笔,是习惯于笔先左转后右转。那么结束一字时是右转收笔,下一字起头又将左转。而右转收笔接左转起笔时,当然是往下顺手,所以是从上往下写。

  49. 同样,按此转笔将一行字写完,要换第二行时,仍然是往第一行的左上方顺手。所以,转笔的顺手决定了竖写左行的书写次序。

  50. “书画同源”已在文人口中传了千年,但书画同在何处呢?中国的画论强调“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即以书法的笔法,转笔运指,书画在这里同源。中国画之法,即中国书法之法。只有左右转笔,以向背之势发力用笔,才是中国画最本质之处。

  51. 由于强调骨法用笔,制约了视觉上的客观准确,所以,中国画一开始就放弃了明暗、立体。

  52. 五代以后,出现了大幅细腻的,相对逼真写形的宫廷山水、人物、花鸟画。这与使用桌子有密切的关系。宋代工笔画达到了巅峰。相对地,宋代出现了文人画,苏轼最早提出了“士夫画”。文人画强调书法用笔而脱略形似。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8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5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1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8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1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4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39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0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8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
    闻道解惑阅读 5,413评论 5 44
  • 按语 书法艺术自产生以来,除了有丰富的作品呈现给我们,还有前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学习书法若能结合对书论思考的研究...
    子正书院阅读 1,204评论 0 4
  • 执笔法 即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
    书法人生阅读 1,963评论 2 32
  • 黄简书法笔记 1三种书体意义 一指文字的形体,二指书写的字体,三指书法家的字体。 汉字有篆隶楷行草5种字体主要书体...
    一枚冰儿阅读 6,119评论 2 12
  • fan的执念阅读 29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