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思木——忆那些年的夏天
从念中学开始在学校寄宿,一年在家的时间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少。渐渐地,每年回家,都会少一些熟悉的面孔,又遇见一些新的生命。回不去的故乡,就像稻田里再也找不到去年稻穗的身影。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人,却在像威化饼干似的大楼里看一群城里人过农村生活,还乐此不疲,尴尬又羡慕。
在年幼的每个夏天,凌晨2点左右就会听到割打水稻声音。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怎么使用机器,传承的习惯和丘陵地带的限制,我的小村庄一直没有怎么兴起。
在汗滴的接踵而至带来日出时,后夜劳累的疲惫和太阳一样慢慢升起。等到8,9点钟时,被扁担挑起的麦粒,摇摇晃晃地在夏蝉的起床声回到家。父母们就着咸菜,喝着清粥,望着地上黄灿灿一片的麦粒,微笑着谢谢阳光。夏蝉愈发起劲地嘶吼,劳作的人就要开始休息了,毕竟夏日炎炎好睡眠。
等到鼾声与夏蝉齐鸣时,小孩子们就接收暗号开始慢慢出动。用青绿的竹片,弯成一个圈,再用从家里偷来的五颜六色的毛线稳稳缠绕;然后跟在大孩子身后,到各家各户的屋檐下找蜘蛛网,用竹圈粘上蜘蛛网,抓蝴蝶的利器就成了。在烈日下,和蝴蝶蜻蜓在青葱中角逐。满脸的汗,却清澈的笑颜。真的是穷得像孙子,快乐得像爷。毕竟最大的压力也只有父母的木棍而已。
童年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大人要睡午觉,我们就要睡。在一声声的呵斥中,从水稻到玉米一直到小麦。世界的颜色也总是从绿色到黄色,再从绿色到黄色,纯粹又无休。在阳光炽烈的时候,父母们总是一同聊些农作物和家庭琐事。小孩子总是闲不住,选好一两棵长得好看的树,就向父母拿根粗粗的绳子,开始招呼伙伴一起去荡秋千。在升起又降落中,嘻嘻哈哈的声音都好像传到了太阳那儿去了。偶尔有村里的老人拿着蒲扇路过,眼眉弯弯让我们小心些。一整个夏天,嘴角的弧度除了父母的木棍影响外都一直列到脖子后。
夏天的刺激远远不止这些,还有突然出现的雷阵雨。孩子们聚在小山头蹦蹦跳跳,乌云却悄悄跟在身后。这时父母们就开始呼喊着各家的孩子,要开始一起跟雨抢晒干的稻粒,绝不能让雨先碰到稻粒。在和雨赛跑后,幸运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彩虹,疲惫一扫而光,打湿的白衣也变成了彩色。要是在平日里,收晒干的稻粒就是孩子的必须作业,但通常是赶在父母回家前就收好,不然墙角的木棍就该锻炼身体了。
淡黄的灯光,从厨房的窗户中溢出。孩子欢天喜地的讲着今天好玩的事,母亲淘洗着青菜,父亲添加着柴火。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隔着黑夜彼此交流。夜开始吞没了最后一丝阳光,乘凉的好时候到了。在门前,啃着井水冰后的西瓜,和父母在月光下数星星。
那时候还不知道遇到时流星要许愿,只是和母亲比赛看了多少个。因为觉得躺在夜空下,像是盖着星星做的棉被,每次都想要和月亮一起睡;但父亲总是在我睡熟后,轻轻地抱我到屋里。等到听到有人割水稻的时候,又迷迷糊糊地抱着毯子和枕头到屋外的凉床上继续睡。终于,又能和太阳一起起床了。煮熟的蛋黄从山丘之间冒出,伸伸脚丫,等阳光金闪闪的时候,就可以起来了。
时间把回忆拉远,把故乡和故人也拉远。很多年了,再也没有和月亮一起入眠和太阳一同苏醒。为了生活,村庄的人搬离地搬离;因为岁月,离开的离开。
我的家,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但那棵荡秋千的树早已老去枯死,稻田再也没了绿了又黄的水稻,教我们打麻将的长者也离开了很多年。
离开家乡的人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好,但值得的回忆却不再那么多了。长大了,故乡回不去了,故人也难以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