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笔叙写的内容可能会在概念上有上下篇之间的呼应,写文章通常喜欢顺着一个脉络思路来,整体性会比较强。
前篇有说爆发力对整个人生而言至关重要。
当我们意识到运用自身爆发力去做事时,更重要的问题就随之而来——怎么去用。
在考虑如何使用时,不得不面对两个大框架概念——“定位”和“感情点”。
本篇先聊“定位”的理解。
一般有进入社会到各个公司面试的朋友,特别容易听到HR的一句话:“如果能入职我们公司,你对自身的定位是怎样的。” 这句问话里的定位,与我想描述的概念有相一致的地方。
找准定位是处理好爆发力走向上的重要一环。明白定位,用得好爆发。
为了让这里的概念有个广义性,不妨用延伸的眼光拓展到各个领域形式,绝不局限于工作。
eg:
在体育对抗中,各自团队会有前锋、后卫、组织者不同角色的分化;
大大小小的活动以及参与者当中,每个人分配到什么任务,和哪些人做搭档/对手;
相声表演上,谁是逗哏谁是捧哏; 影视剧里,谁是主角谁是配角谁是反派。
等等,这些都总归为——定位。
在有“定位”的情况里:
小如日常的家庭聚会:“我来买东西”“我来做糕点”“我来配美酒”“我来准备节目”这些自发的分工就是小局面下各个参与者的定位。
体育
球场上,有人盯防、有人跑位、有人传球、有人抢点,这些都是对应分工的不同, 强化细节与联系。
企业经营层面,出资人、经营者、技术负责人、执行者、受众,分工明显,定位不同。具备哪方面的爆发力,才会居于哪方面的位置。
以上,都会显得高效而有序。
如果没有清晰的定位,容易引起特别多问题:
1.分工不明、效率低下,局面混乱, 浪费时间;
2.扎堆,造成人为因素的局部过热或 过冷; 因为每个人身上都自带“趋利 避害”的特性,但凡没有组织和规章的 地方都会:棘手的没人碰,出风头有 好处的扎堆抢;
3.找错位置,用错力,还难免显得很 滑稽。
4.甚至出现“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5.引来误会和猜疑,互相推诿,责任 不明。
等等,都属于特别需要避免的。
广义性
值得说明的是,“定位”的概念属于广义的,在解析人才的场所比较强调“人的定位”,事实上物品、场所乃至行业都一样有不同定位的配套,即“特定的人和物,在特定的空间内,做特定的事”,属于一种“有效而必要的分化”。
所以,为什么公司财务分出纳和会计,拿钱不记账,记账不拿钱;
也为什么但凡室内的区域,会有各式的隔间,哪些用来招待来宾或顾客的,扮演“窗口”的角色,哪些属于非授权人员严禁入内,只由专门人士操作、担责的。
同样在言语上,也有相关的定位差别。
成功的活动or会面,其实会有人提前协调好,哪些不要碰、不要说(可能是雷区、或者暂且搁置争议的地方),或者到了那个环节,需要什么身份的人抓紧时间做某个方向的阐述,对应的要点在哪里,究竟是追求全面而有条理,还是要声泪俱下扣动人心。
如果没有这些细化的定位,所有的内容都是即兴而为,这样虽然“自由”了,却很可能特别凌乱,含金量不高,而且不可控,待回头审视会发现,很多机会和时间,往往白白浪费了,很可惜。
这些举例属于“定位下行为”,日常中的状况大都是随机的,能比他人更有意识地把行为、言语、场所等能量集中定向于更有效用的方向,自然就显得专业、针对性强、有效率。也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所在。
假如细化一点,只讲人的“角色定位”方面,当我们意识到要在环境下给自己找个定位时,如何着手。
定位的分类:
定位角色言之不尽,总体上可分成三大类。
1.主导、供予大类
借用经济视角,凡事都可划分成经营、劳作的一方,和接受劳作成果的另一方。
好比歌者对于听众,讲师对于学生,掌厨者对于用餐人等等。
第一大类就属于建设性,提供成果的一类。例如:提供分析,提供资讯,提供技艺、提供能力支持等。
让自身成为这类角色定位,很大的好处在于:收获肯定、赞扬、好口碑的传播、价值的反馈(包括但不限于财物),以及往后更多更大舞台、机会的获取。
且对于这一方,做出供予的那一刻,会处于团体中支柱、主导性的一环。
2.接受大类
第二类属于第一类的接受方,是比较省力和体验做功成果的一方。可以说人人都乐于让自己处于这样的一方。
但是扮演好这一类角色也不是“坐享其成”就行,它有很多有助于配合第一类个体完成的方面:
一是多反馈,找到有效而合理的反馈方式,特别有助于供予方的良性体验。
例如表演之后的掌声,听完教导之后的理解复述,发现问题之后的建议等等。乃至是为之付款付账,也是维系彼此间这份良性关系的行为 。(否则,比方人家请你而你不回请,或是其他方面也不予感恩,久之就容易在圈子里“臭”了。)
二是确保供予一方足够的开展时间与空间,不要“抢节奏”。
好比“话要等人说完”,切忌人家在一边说另一边也要抢着说;还有遇到提议,尽量顺着节奏一起,减少唱反调或煞风景行为;以及工作上,“尊重他人的领地行为”等等
三是必要时候,尽可能成为辅助性的参与者。
例如一个人说话,容易因为拓展的方面太远,或者被突发情况打断的时候,导致忘了原想想传递的点,这时及时地帮忙提醒,能避免断档或尴尬的时间太长,重回原来的节奏;又或是A一件活儿埋头苦干,B适时的递水递工具,帮忙喊个人,把有用的信号记录下来等等。
如果将主导者开展的事,比喻成小台风,多几个以其为中心的烘托,会让场面效果更加强化。
3.旁观大类
旁观一方,虽然当时不参与,却不代表后期不干涉。
不论大事小事,除非单方面屏蔽其影响,否则肯定会产生观点、想法、情绪的传递,这些传递,会决定更多力量是否参与加入到该事情中去。
作为旁观人,有的时候,善意的旁观最好,不去影响,“观棋不语真君子”嘛。
亦或是,别人在热聊一些,例如是圈内的、女生的、私密话题,撞到了,不参合,保持一个“无视”的姿态就是了。
另外一种,作为专注度很高的围观,不管是现场的,还是媒体传播的,能量都很强。
对于旁观者难得的收益在于:
“局外人的旁观者清”
以及,“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另外,旁观的人员或群体很多时候往往不止一个,在互相之间的反应与交流当中,能让彼此“发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也算是一个特别的用途。
追究旁观的本质,是所旁观事物“外围能量的传递”。
做到“能准确感知”,又不被局部的表象迷惑,就是旁观者最高的境界了。
这三大类,总体来看,假如期望自身的影响分量大,应越多地参与到第一类的定位中去,往有建设性的作为,能使未来和结果向更有利于我方的情况走。
复杂性
有时概念虽简单,实际变数却很复杂。
狭义职场上的那些理念就不赘述了,这里来看生活中,广义的,变数性强的“定位”情况。(其实工作和生活很多还是“通用”的,因为工作其实可以看作是日常行为里高价值部分的强化,使其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
这些复杂性包括:
1)长短期的兼备:
定位的状况繁多,个体视角下,既包括工作、家庭角色这类长期稳定的定位,也包括很多临时的短期行为定位。
例如,一位公司财务,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好友,并担当了好友游玩期间的向导。
财务方面是长期的工作定位,向导行为是短期的定位。在财务定位里,ta该如期准确地完成一名财务人员应做的任务,换到向导身份,又需要ta具备能够全面、高效地玩转当地美景的能力。
2)多重复合的情形:
父子即君臣即战友,各行学友也是对手,妈妈和女儿=忘年闺蜜,等等
复合关系的情形很多,收放自如的一方,会根据实情区分扮演,应该锁定某一个关系时用心去做,爆发力也就行之有道。
再更微观一些,
3)定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换:
平日场合中其实是个特别多变,个体经历不同角色定位之间连续性的平滑过度,也会有互换与穿插,除了在工作方面会有固定要求,否则不会有人去为另一个人点明接下来要执行什么角色,每个人都在依靠自身行为习惯,有意无意地参与到自身角色的变动中去。
例如普通家庭中,开饭前母亲扮演了做饭角色,进餐时,可能会是子女有趣话题的听众,父亲有时会扮演观点上的支持者或者知识面的老师,饭后时间,父亲又可能扮演刷碗具的角色。
再例如。
BOSS会上提了个战略性的布局,这是其眼光和要求,同时部署了相应人手的安排。这时作为一个参与人员,不是光拍马屁附和或者直愣愣地应了下来,就去硬着头皮做。因为有些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前线执行的人最清楚。也是他们,在遇到状况之后会产生很多细节上的思考和顾虑,这些时常不是制定宏观策略时boss能预知的。在这里,优秀的执行者,能反过来身份,担当boss在细节上的“向导”,类似游戏里帮助“破开战争迷雾”的作用。此时的这个人就是表述者,价值的贡献方,boss反而成了倾听人,甚至是“临时学生”。
详细品味之下,实际的情形和变数还有特别特别之多,一文一言难尽。
之所以想要对定位理解得尽可能详细,显著作用在于,有概念,就能有想法,这是理清晰概念最大的好处。
当一个人有具体的场合意识时,ta就能集中思路,优先处理角色内的事情,不让场面走向不良的方向,不会一时不快而“弃局”。没有这样意识的个体,往往被动、索性地处理事情的来去,看不到任何闪光的爆发力,日积月累,变得比较黯淡无光。
最后,从这种定位视角,谈谈“成熟”。
一个成熟的人,是特别有魅力的,这种独到的魅力,究其本质来看,就在于对状况的理解,把握自身的定位和行为特别到位。
荧幕上优秀的主持人们,例如汪涵,厉害之处,就在于临场反应特别快,这种反应绝不是那种得分抢答式的初级反应,而是能够很准确地感知和处理种种局面的变化,自身的出口出手得当,而且所言所表“有内容”、“有分量”,这就使得一个人相当不简单。
如果再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内涵,那就是“得体”,找到的自身定位特别准,相比之下,工作中所涉及的“定位”,往往是“静态”的,比较“死”,而人家是在可能发生各种突变的现场,把控大大小小的局面定位,是广义而且“动态”的,这就厉害了!哪怕光是做到一个“准”字! 就是多少普通人,几番心血依然学不好的。
除了定位找的“准”之外,还有一点,输出的爆发力,调整的适度和到位,输出的“量”控制的特别好。 作为那个优秀的人,即使完全有能力可以表现的很抢风头,也能控制好力度,不让对方或者局面“承受不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光明白“爆发力”在哪里(上一篇内容),也还不够,还需要明白“定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