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论语|能者上,庸者下;举亲不避贤,举贤不避亲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孔子《论语·雍也》

孔子谈及仲弓,说:“犁地的牛生的小牛有一身赤色的皮毛和完美的牛角,虽然人们因为自己的想法而不用它祭神,山川之神会舍弃吗?

冉雍是孔子认为可使南面的人,意思是我们现代人说的朝南坐,代表有话语权,是权力的中心,是在他的弟子中唯一被孔子这么评价的人。但是呢,他的父母不是这个社会的世家,就像祭祀的牛一样,品种不对,这种耕地的牛弄来祭祀似乎人们都不会同意,长得即使什么都符合标准都不行。在所有人的拒绝下,孔子问了一句话,山神也会像大家一样不同意吗?

祭祀的时候我们应该不是考虑品种问题,而是考虑是不是符合祭祀的标准。这就像企业里用人一样,首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亲戚,而是要考虑这个人是不是符合这个岗位的能力,别管这个人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只要他能担当起现在的职责,能把日常的事情做好,把公司既定的目标达成就可以了,不管他是什么出身都应该在这个位置上。除非有一种可能,在能力都具备的前提下,那肯定得是自己人更好了,因为两者都达标了。

所以在选人的标准上孔子认为应该是任能选才,举亲不避贤,举贤不避亲,不是说有血缘关系或者朋友关系就可以的,如果担当不了岗位的职责那就是满足了个人的欲望而得罪了山神。在选择人的时候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而是按照符合该岗位发展能力要求的标准的人,符合能力了,不管是亲人又或者是招聘来的贤人都可以,但必须满足这个能力。孔子也在那时的社会倡导人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用这种婉转的方式来传达自己心中所想,当时也是因为世袭的没落而这种贴标签式的选人被大部分人反对。

其实最初的要求是两者都满足,到最后就不看能力只看关系了。其实可以在世袭的人里挑选能力达标的人,如果不达标那就要从外部找,否则就会退步。企业也是一样的,我们尽量考虑内部提拔,但是如果人才成长的速度不够快,不符合发展的要求和标准那就得引入更多的人加入企业,然后找到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能够带着团队打胜仗,不断地取得胜利才是关键所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