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1日),是我正式开始写个人公众号的第四天。
这四天里,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开公号的朋友圈,然后,在这个公号里写了三篇文字。我没敢开放我亲人的权限,因此,他们看不到我的朋友圈。我也没敢开放老乡的权限,因为,不想过早的面对各种疑问。我也没在同学群广而告之—— 哦,对了,我忘了我早退出各种同学群了。我只在近段时间来较多参加的两三个圈子里各发了一次链接,比如,我所在的小城的摄影群。
我朋友圈里不多的能看到我朋友圈的人中,一部份是老朋友,一部份是我敬重的老师,还有一部份是一起玩摄影的朋友。另外一些虽不熟悉但大家保持在一个安全距离的人。总而言之,你也看出来了,能看到我朋友圈的,基本是我信任的,我感到舒服的人。虽然我并不忌讳自己的病情,但作为一个安全感缺失的人,我还是有所有保留,我希望我把心事敞开的时候,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起码,是避免来自于我信任的人的伤害。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公号的第二天,还是遇到了一件事。
一个从少年的时候就认识,她婚后生了双胞胎,我前后几度远赴省城帮她带了几周孩子,之后极少联系的朋友,以一种嘲讽的口气,在我关于开个人公号的朋友圈下留言,说“别把自己抬得太高,(抬得太高)摔得就重!如果文字能帮你XX就继续文字游戏下去吧。”我仔细地回看了几次文字内容,反省了下,觉得并没有高抬自己的意思,更没有文字游戏,而她,是明知我的痛苦,我的抑郁的,甚至可以说最了解我的境况的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
我平静地回复她世卫组织那段关于给抑郁症患的五个建议之后,然后,让她自行百度什么叫抑郁症。她随后发给我一个XX自在慧心灵修群的信息。我默默的翻了下她回一趟老家刷了几百条关于孩子各种玩闹的朋友圈,我不知道她朋友圈写的这么多关于孩子如何如何、关于她家人朋友如如如何的种种,和我想借助写字将内心的想法发泄下来对抗抑郁究竟有什么区别,以及我写自己的心情又是如何不是走进内心而是把自己向外拉了(原谅我实在看不懂她说的什么静修,觉察之类的心灵术语),但我已经没有兴趣和她讨论,随后告诉她我为了保持我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内心,我只好删除她,然后默默的把她拉进了黑名单。
删除了她之后,我并没有感到可惜。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生活就开始做减法,不管是物质,还是朋友。就如我国庆的时候,清理掉了家里大部份东西,然后屋子就清爽多了。朋友也一样,有些人,并不适合走到最后。可以说,人生,走到一定程度,就是一个不断舍弃的过程,当有些朋友越走越远,彼此都不能给对方带来舒适感,就没有必要再以一个“情义”的名义绑在一起,不如转身告别,彼此相忘于江湖,各自安生。
后来我又想,或者她是不知道如何跟一个抑郁者相处?以为用讽刺、或自以为的激将法,更能达到积极的效果?我想起另一个朋友。平时在一起吃喝玩乐,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很熟,甚至因为我们在家族都担当着相同的角色,都有着相同的境遇,可是,我们却没办法推心置腹。有事的时候,你在她这里得到的关注也有限,更不要说宽慰或帮助。你抑郁,发朋友圈发泄,她说:阳光一点,别发那些负面的东西。然后你跟她说你的苦恼,她回你“哦”。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彼此都不懂对方的世界吧。
还有一个朋友,在我朋友圈下留了很多话,说:“闲了就有机会抑郁,成了家,有几个小孩,每天除了上班,还要考虑开门七件事,梳洗整理,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就没时间抑郁了。”最后总结:抑郁,是奢侈的产物。我开始没理会,因为没空。我要忙着写公众号,要忙我的工作,要忙着善后各种烂摊子。后来,昨晚,发了那篇文之后,我想了想还是回复了他,因为,毕竟这也是一位我敬重的大哥。于是我针对他这段话一一反驳,每一句话,都让他心服口服,最后,承认是他误会了。我说我之所以没有在公众号及朋友圈将我这些情况说出,是因为我还有顾虑。本来不想浪费时间解释,但是,因为你是我敬重的人,我觉得还是值得花时间去解释一下。
最后我说:永远不要贸然评价一个人,因为你不知道TA到底经历过什么。同时,我之所以会解释,也并不是想博取同情,我不需要同情,作为一个抑郁症病人,我需要的,是理解。如果你不幸有一个正在抑郁中的朋友,不知道怎么和TA相处时,在没了解情况前,最好不要轻易下评判,也不要说那些空洞的“想开些;别想太多”之类的话,假如思想能控制,这世上怎会有烦恼;如果你实在不懂得如何安慰,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必说,因为语言是双刃剑,说得不好适得其反,为了你们不至于为不妥当的话反目,你可以干脆什么也不说,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拥抱,就是对TA莫大的信心和鼓励。
最最后,我想说,我把病情公布,当然也是做好了面对各种流言的准备。我并没有那么玻璃心承受不起不同的意见,但那要看这意见是不是值得我继续花时间和心情去应对,是不是有利于我走出抑郁。另外,最重要的是,我的朋友圈,我作主。
图片来自好玩就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