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年级的科学课程上到了《观测风》一节。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会使用风旗测量风速和风向。
课堂引入是通过回忆前面《风的成因》一课自然界中的风是如何产生的,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课堂探索部分,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去观测风?使用怎样的工具?观测风的哪些内容?阅读课本后学生都能回答出使用风旗等工具来观测风的风速和风向。风速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学生学习效率也很高。风向的内容相对来说难理解,因此教学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我以西北风为例,西北风的两种表述方式,一是自西向北的风,二是从西方吹来的风。通过快速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练习。最后为每组学生发放风旗同时模拟风向和风速。有了这样的练习,离开教室去操场观测风就变得容易很多。最终所有小组的同学都顺利的观测并记录了风。
总结部分,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发现通过风旗观测的风速和风向3次结果并不完全一样,总结得出风速和风向是可能发生改变的。
总体来说,本节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并不大,但是在外出观测风时老师还需要注意规定观测的活动范围,这对组织好学生观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