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的一个误区是:共读就是在给孩子说故事,其实孩子阅读会涉及到看图,理解文字的叙事,文字认识等等,共读并不是孩子在听故事,做口语互动。
那么父母在陪伴孩子共读的时候,会出现哪些想象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现象1:父母自我定位不恰当
很多父母在共读过程中不太清楚谁是主角,他们唱跳具佳,讲得头头是道。
然而这种方式下孩子的表达,互动,以及理解都很少,孩子变成了观众,导致孩子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能力有限的。
建议是:把孩子当做是阅读的核心,尽可能让孩子多说,多读,多反应,
现象2:没有配合孩子阅读的发展历程
孩子的阅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早期,孩子不会识字的时候,他们看的是图画,父母要做的是陪孩子观察图片,做口语的延伸,所忌讳父母一开始就给孩子讲故事。
在阅读的中期,孩子开始会听故事,做叙事的讨论,阅读后期孩子们会阅读故事和文字,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对文字感兴趣,想要了解文字的内容。
建议1:选择合适的书籍
首先配合孩子的年龄比如在宝宝五六个月可以坐在父母腿上的时候,可以给孩子翻翻书,摸摸书,撕不烂还可以啃的书,引起孩子书本的兴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书籍选择从全图书到图文结合,配合孩子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书籍。
其次从目标出发,比如想要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可以选择一些不断重复语句的书,比如孩子的情绪表达需要提高,就可以选择一些和情绪有关的书本。
最后是考量孩子的兴趣,选择孩子和父母喜欢的书本。
建议2:选择适当的方法
阅读第一个阶段看图,接着说故事,第三个是开始认文字。
建议1: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是尽早开始,让孩子们的大脑习惯阅读,大脑尽快建构读书习惯。建议6-8个月就可以开始了。
其次是每天读一点,最后是固定时间,比如睡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