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 刘军强 成长分享第507天
早起 7:00
每天三件事
一听课 今天是思维导图的第二天课,经过一天的磨合,大家都彼此熟悉了,说话也轻松随意了许多。今天的乒乓球团队活动和集体思维导图把气氛推向了高潮,家人和孩子集体参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欢乐之余又给大家很多启发。放下面具,忘掉身份,全情投入,方能体会参与之乐。谢谢希升的邀请,让我有这个机会参与。
二 录书十摘要。《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100-71 青少年 当他们对“你是怎么想到去做的?”“你是如何做的?”这类问题,感到茫然的时候。不妨先问一些封闭性问句。比如这段时间很难熬,对吗?你想找到解决方法,是吗?然后再问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借助第三者的视角询问变化情况。也可以用量尺问句和。应对问句,以及策略性用具和自我认同问句。
三阅读《参透生死》你的信佛,是一种正信吗?所谓信仰,信仰是一种敬畏。敬畏某一种比自己伟大的精神,或者敬畏某一种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仰,就是向往, 不但有信,而且向往它。希望自己能达到那个境界。这才有了信。佛教追求的是解脱或者自由,什么叫解脱,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你明不明白如何才能达到解脱?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需要做哪些事情?如果知道这些东西,那么这个心才是真正的信仰,正信。佛教真正注重的是智慧和慈悲。反对一些神通之类的东西。佛教他更多的是注重心灵,自信是用心灵的力量照亮自己,而不是接触外界某种神灵的力量,佛教是非常积极的,他追求的是一种无条件的快乐。世间法追求一种有条件的快乐。我们称之为“离苦得乐”;出世间法追求一种无条件的快乐,我们称之为“涅槃之乐”。所有佛教修炼都是为了达到这个快乐的目的。如果你挣得了一种无条件的快乐,比如心灵的明白,智慧的觉醒,那么就是正信。如果你想靠一种欲望的满足,比如得到某种心外之物,来得到某种快乐,这个快乐就是不究竟的。佛教也允许这种不究竟的快乐,我们称之为世间法,比如天人。但他并不是佛教的真正追求。要真正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智慧境界。在这种智慧境界当中,拥有一种无条件的快乐,一种无法被外物所撼动的快乐,如此而已。
2019年2月9日 周六 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