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08天
原文阅读:
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讲解: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后来者将来的发展不如今天这辈人呢?要是年纪过了四十、五十仍未闻道,那样的话也就不足以让人敬畏了。
简书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f970c4a08773
启发思考:
“后生可畏”这句成语你肯定熟悉。这是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表明对年轻人和未来的信心。
这句话首先强调对年轻人要有敬畏。一般来说,老师看学生,父母看孩子,心智成熟、学问和事功有成就的人看尚在学习阶段的年轻人,也许会觉得他们知识浅薄,见解和能力不够。年长者阅历和经验都强过年轻人,有时容易以老眼光来看待新生事物,对年轻人不放心、看不惯、信不过。所以,很多人表面上说敬畏年轻人,但他并不真正把年轻人放到心上,也不去发现、培养和帮助年轻人。
孔子提醒到,注意后生可畏。那后生可能今天就已经远远超过你,只不过还不为世人所知。或者说,他今天努力学习进步,明天会超过你。
有人说,今天名闻于世的都是昨天的英雄,而今天的英雄还不为世人所知。 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91年,他81岁的时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获奖的原因是创造并解释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这一理论成就是他在1937年的论文《企业的本质》中发表的,那时他27岁时候。后来,他感慨地说:“在我80岁的时候,为我20岁的工作领奖,这挺有意思的。”
整体来说,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优秀,社会才会进步,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每个国家都重视年轻人的教育,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比父母强。年轻人充满发展的潜力,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怎不令人心生敬畏,而对他们抱着无限期待呢?
在培养年轻人这一点上,孔子做出了极为卓越的榜样。孔子一生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教过这么多学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眼看着学生们不断成长,一个更比一个强,能学为君子,足以独当一面,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真正的老师都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的。尽管弟子们很难从整体上超越夫子,但学生们都这么有出息,老师自豪欣慰的心情,在这句“后生可畏”中表露无遗。
孔子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要趁早,年轻时要发愤学习,到了四十岁、五十岁,就学有所成而闻名于世了。古人四十而仕,五十而爵,过了五十还没有什么成就,基本就没有指望了。虽然也有小概率事件,如姜太公七十多岁才得到机会。而现在人类平均寿命已经延长到了80多岁,未来更是百岁人生,依然需要尽早从小学习,方才更有机会有所成就。
这句话里,孔子用“无闻不足畏”表达无所成就,也可以理解为,到了四十、五十岁的时候,人应该有一定的名声。某种意义上,得到好的名声,就意味着,别人确定了你这一生努力走在正确的路上,或修德行善、或追求智慧等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后生可畏”不仅仅是要提携后辈年轻人,还要保持开放心态,勇于擅于向年轻人学习。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
在“前喻文化”时代,人类的智慧是靠前辈向后辈输送;在“并喻文化”时代,学习主要发生在同辈人之间。随着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得到扩展,人类社会正进入到一个“后喻文化”时代,知识以解构、重构、反哺的多元化方式生产和扩散,长辈也要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在2020年,愈发显露出“后喻”这一特性。在疫情期的刚需下,后喻青年手把手教会老年人使用时下热门应用,给长辈们“种草”网络世界的便利和欢乐。青年成为疫情信息辟谣的主力军,主导选购家庭物资,提升宅家幸福感和疫情时期的安全感。
据统计,50岁以上网民群体,2007年前只有4%左右,而2020年达到了16.9%。在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老年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正在涌现。后喻青年在网络高速路上奔跑,没有忘记身后的父母。给予愿带爸妈玩的后喻青年,给予敢跟儿女走的爸妈们,在这里,说一声“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