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满、杏脸桃腮、红杏出墙、缁林杏坛、杏雨梨云、杏花菖叶、望杏瞻榆……
杏花能观赏的时间极短。喜欢杏花,是因为它比李花稍微艳那么一点点,比艳得入俗的桃花又清爽了许多。
杏花最美是含苞待放之时,朵朵艳红,如少女红唇;杏花看红不看白。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还未飘谢,早已成雪一片。
“杏花消息雨声中”。记忆中,每次看杏花都遇上雨。
杏本来就是因春而发,春尽而逝的娇儿。杏花雨嫩,细雨中的杏花能闻到花香。如果雨大一点,雨中的杏花则变成了胭脂泪。只有满树尽开的杏花,才能将它极其浅淡含蓄的粉红燃烧得似云如霞。雨过天晴,杏花便花色残白,无风自零落。你还来不及细看,杏花短暂的一生就结束了。
杏又叫甜梅,味香于梅而酸不及,核与肉相离,仁可入药。杏仁有苦甜之分,苦杏仁有毒,小孩误食10——20粒就会中毒。杏仁要水浸泡后才可食用。杏仁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常吃能美容护肤。
用桃树嫁接杏,结的果红而且大,还耐久不枯。成熟得最早的品种是金杏,果实圆而且黄,味道最好。
缁林杏坛——孔子爱吃杏,讲学之处种有很多杏树。“绕坛红杏垂垂发,依树白云冉冉飞。”看看这令人神往的环境,难怪古人学问做得这么好。
三国时的吴人董奉,居住在庐山脚下,不耕田,不种地。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求重病治愈者种杏五株,病轻者栽杏一棵。几年之后,满山遍植杏树达十万株。“杏林春满”,杏熟时,别人用粮食来换杏。董奉每年换得的粮食不计其数,他拿这些粮食赈救贫穷,每年不少于二万担。
杏林成了医者仁心的代名词。
北周张元是个非常廉洁的人。他邻居家有两棵杏树,成熟时杏大多落到张元院中。张元拾起装好,一颗不少尽悉还给主人。
杏,在人们心中成为美好。
清代李渔写出了被林语堂称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闲情偶记》。
《闲情偶寄》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
让我惊讶的是,《闲情偶记》中说“树性淫者,莫过于杏”,称它为“风流树”。这说法成为杏树的基本文化形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朝时,百姓的村头院落是杏花的乐土。红杏出墙多美的意境!
“红杏一腮春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落尽残红绿满枝,
轻轻如豆酿酸时。
佳人摘得新尝怯,
一点春愁锁画眉。
——《青杏》元.张弘范
“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
“美酒一杯花影腻,邀客醉,红琼共作熏熏媚。”
我想是因为诗词中的“红琼”吧,多美的一截肌肤,却让杏花蒙冤!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吴融
杏花的花语:少女的慕情,娇羞疑惑。
我们每天靠植物提供的氧气呼吸,靠植物出产的粮食活着,能不能对植物友好些呢?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
【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