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和照镜子,都是一个人生活里经常会做的两件事情。但对于很多人来说,相比起镜头,镜子似乎对自己要友好得多。
照镜子时,常常会觉得,自己长得,嗯……好像还不错,仔细看还是有点好看的,再仔细点看,简直可以直接登上春晚舞台。
可是一拍照,OMG,怎么这么丑?撇去一些翻白眼、嘴歪、光线太暗等随机捕捉的问题,一些看上去表情端正,光线正常的照片,也常常让自己感觉,怎么就没镜子里的自己辣么好看呢?
究竟镜子里的自己是真实的颜值,还是照片里的自己代表了真实的颜值呢?
什么是你真实的颜值?
第一次见面看你感觉不太顺眼,没想到后来关系那么密切。——范玮琪《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认知,是会受到情感的影响的。在刚开学时,认识的新同学,然后在和TA相处一学期后,我们对TA的颜值也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判断。那么要给真实的颜值评分,我们就需要去除掉情感因素在其中产生的作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博士研究了人们在不同亲密程度下的安全社交距离,一般生活里,他人观察我们的距离约为50cm。因此,要给一个人的真实颜值做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我们可以把它标记为:一个陌生人在50cm处时观察时所得出的评分。以此为标准,那么镜子中的影像,和他人观察到的,实际上是镜像翻转的,而这个视角实际上是等同于镜头中呈现出来的影像,而不是镜子中呈现出来的影像。
多看效应
开学初时看着不怎么顺眼的同学,到大学毕业时,你会不会也觉得,感觉TA的脸,好像变得好看了一些了?这就是多看效应不知不觉在我们生活里起了作用。多看效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指的是,我们对于越熟悉的事物,好感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这也成为了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镜子中的自己比照片中的自己好看的一个原因。镜头里的自己更加接近于别人眼中的我们,而镜子中的自己,则是镜像翻转的,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因此对于镜子中的自己的熟悉度,要比照片中的自己熟悉度要高得多。
因此,在朋友的眼里,往往会觉得我们的照片看着没那么奇怪,相反,他们看到一个镜像的你时,可能才会觉得有点说不出的怪异感。喜欢画画的人应该深有体会。一张画,画着感觉超级满意,结果一镜像翻转,就发现,怎么脸画得这么歪?我自己画的头像,翻转后,你觉得歪掉没
大多数人的脸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因此,而不对称感正是颜值的一个重要“缺陷”,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对于越对称的脸孔有着更多的偏爱。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镜子中的自己更加好看,是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了镜子里的自己那些不对称的“瑕疵”,而拍照翻转后的自己,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很陌生的。
冻脸效应
由于熟悉效应的存在,很明显,我们对于自己颜值的评价,是经过美化了的。但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颜值等同于照片中的自己吗?这个答案也是否定的。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同一个视频中的人,会认为动态的视频比静态的截图更好看。心理学家罗伯特·博斯特将这种现象称作“冻脸效应”。
他认为,人们对于动态的人,在生活里会通过不同的角度对TA的外形进行信息采集,在大脑分析的过程中,会自动的将其平均化,因此,动态的脸孔往往会更加符合人们对于“对称性”的审美需求。而静态的照片,由于光线的问题、表情的捕捉、特定的视角,所呈现出来的信息是单一的,也更容易发现其颜值上的瑕疵。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照片感觉不满意,也不要因此丧失自信,真实的你,是真的要比照片里好看得多。
要如何让自己更上镜
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多职业的模特、明星,拍起照来,表情都特自信,特自然。这也得益于多看效应,职业上的需求让他们需要不断的曝光在自己的照片面前,因此,他们对于照片呈现出来的自己,也更加适应,接纳度也更高,因此往往也会更加自信。如果你想要让自己上镜时更好看一点,那么多拍拍照让自己熟悉一下照片呈现出来的自己,往往就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你真的很不喜欢照片中的自己,那也不妨多照照镜子,毕竟,这个社会真的需要多一点“蜜汁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