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确定性原则
索罗斯在第一节人的不确定性原则中提到他在人生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理念框架,研究思维与现实的关系。在伦敦经济学院跟随维也纳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学习。波普尔的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对他影响甚深。
同时也讲了索罗斯父亲在一战时参军被俘从西伯利亚越狱漂流北冰洋以及面对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逃生的经历和关于二战时虚假身份的经历对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令他感觉自己很独特,相信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他学习的主要兴趣在于他想了解这个奇怪世界。补充一点,索罗斯出生于1930年的布达佩斯,这里经历纳粹党和苏联红军统治。他父亲在德国占领时立刻意识到通常的规则不在适用,通过使用虚假身份,在随时有生命危险以及周围人不断消失的环境中,他父亲保护了家人同时还帮助了别人,并帮助他在1947年离开苏联统治下的匈牙利去英国。
思考:他父亲的经历以及他本身早期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应该坦然认识并接受它的不确定性,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新的不确定,永远不要固守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处事方式。
波普尔在书中论述,经验性的真理不可能是绝对确定的。即使是科学原理,也不能毫无疑义地被证实:只能通过检验来证伪。即一个失败的检验就足以证伪,而再多的确认性例证也不能完全证实。科学原理具有假设条件,其真实性要能经受证伪的检验。声称掌握绝对真理的意识形态是一种错误的宣称,所以只能强加于社会。所有这类意识形态都会导致压抑。
波普尔强调人的认知不完美,经济学中的完美竞争理论相矛盾,即假定存在完美的认知,这促使索罗斯对经济学假设提出质疑和思考。
思考:感慨自己以前读经济学理论的时候为何没有这种思考层面,现在是否依然问不出深层次的问题?
2个核心思想:谬误性,在参与者有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的和扭曲的,反射原理,这些扭曲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环境,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
现象和例子:把政府看成坏政府则容易使政府变坏。
谬误性产生的原因:1面对现实的极端复杂性,人们不得不诉诸各种各样将事情简单化的做法:归纳法、二分法、象征法、决策法则、道德戒律等,这些思维产物使情况进一步复杂化。2大脑结构造成的。大卫休莫提出“理性是激情的奴隶”。理性与肉体相分离的想法是虚构的想象,大脑中充斥着千百万感官冲动,而意识只能同时处理七八个主题。这些冲动需要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被压缩、整理和解释,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和扭曲。
所以,我们对身处其中的世界的认知理解是天生不完美和有缺陷的。
思考:也许个体的我们是盲人摸象,但群体的我们尽管观察力受限,结合足够的背景前提,有充足时间理性思考,通过不同个体思维的交流,结合理解他人的视角和逻辑,不断的试错质疑检验,不停的理性思考反思总结,相互协作,借用各种方式简化世界,激情终究有退却的时候,复杂的世界也会被不起眼的我们慢慢了解探索利用。但现实中大部分个体很难在短期内在信息不充分情绪可能有波动的情况下做到理性正确的判断。
还有一种方式类似原则作者的方式,通过合适的模型,认识到自己的弱点,理性的时候把人的优点和机器模型结合起来,各取所长,简化世界的复杂,克服人的情绪和记忆计算能力,来发挥它的优势。
反射原理:仅适用于有思维的参与者的情况。
参与者的思维有两个功能: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即认知功能;改变境况使之对我们有利,即操纵功能。但现实中两者相互干预。认知功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知识作为参与者决策的基础,同样操纵功能可以对结果有影响,但不能决定结果是什么。
反射典型的表现为反馈环,索罗斯建议对现实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加以区分,反馈环可以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自我强化的过程,当参与者看法终将远离客观现实不得不承认其看法不现实时无法继续强化。对现实的解释是扭曲的,而其产生的结果又强化了这种扭曲,被索罗斯称为易扩散谬误。
自然现象中,人类只用了认知功能或者操纵功能。负反馈,
并不只有反射性带来了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造成对事物看法不一致;不同参与者利益不同;参与者有多元且互不一致的价值取向,这些都可以带来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让我们相信我们感性的认识和预期可能是错的。
思考:参与者风险偏好的不同,或者价值估值的不同都会带来不确定性,加上反射性带来的不确定性,加之市场每个时段的参与者不同,故市场几乎不可能被精确的控制操纵。
波普尔的科学方法论:三要素和三项运作。
科学原理,原理运用的初始条件和最终条件
预测,解释,验证
科学原理➕初始条件产生预测
科学原理➕最终条件产生解释
预测和实际结果需要验证
根据波普尔的理论,科学原理是假设性的,不能被证实,但可以通过检验被证伪。一个失败的验证即足以证伪,但是不论多少肯定的例子都不足以证实。
科学是经验主义,因为我们通过观察预测断言是否真实,对我们的理论进行检验,科学又是理性的,因为我们观察时使用的是归纳逻辑法。
波普尔放弃依靠归纳逻辑,改为依靠检验,因为他认为,未被证伪的概括性结论未必是科学的。
波普尔强调检验在科学方法中的核心作用,并宣称科学原理仅是暂时有效的,可以重新检验。
检验使科学发展改进和创新。
思考:第一次意识到科学原理的假设性,没有深入思考过,它只是暂时有效,可以重新检验,世界没有完美绝对的理论解释现实,理论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世界,认识世界,多保持对一些所谓的常识前提条件,或者说适用条件的反思,理论可以改进。永远不要过度高估自己,哪怕用这个方法取得过无数次成功,有时候最后一次失败可能就够了。
波普尔的模式适合自然现象研究,但人的不确定性破坏了该模式的简明和合理。预测中的不确定性破坏了它与解释之间的对称,而且使检验的核心作用受到威胁。
历史不能由普遍适用的科学规律来决定,盲目模仿自然科学的方法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人和社会现象的曲解。
社会学科研究还有个困难,理论本身会对研究主体产生影响。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中指出,炼金者们犯了一个错误,试图用咒语改变原金属的性质,而他们应该做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成功的金融市场上。
思考:物理学上的完美理论不能简单的复制推广应用到社会学或者其他学科,多学习多思考,少点无知无畏。不要追求过于完美的理论,应该不要忘记初心,追求财富或者……
金融市场
两个基本原则:市场价格总是扭曲其背后的基本面。扭曲的程度可能微不足道,也可能十分严重。
金融市场不会单独消极地反映内在现实,它也有积极的作用:能够影响其所应该反映的所谓基本面。
思考:鉴于收集信息的时间局限性,短时间内对信息处理能力的水平不同,以及每个人对待复杂数据的判断逻辑不同,以及每个人对标的物价格的评估不同,还有风险偏好等,都是造成市场总是扭曲的原因。同时扭曲的程度也会因为市场参与者变化以及参与者的反思改进变得不同。金融市场除了反射作用,还有通过债务杠杆和资产杠杆改变基本面,比如市场传言海航集团有财务问题,市场给予的利率就会上升,评级会下降,很多机构会抽贷,财务成本会上升,基本面会因为一时传言可能变成事实。
美国60年代有过并购潮。
金融危机中特有的强迫清算的因素之一是流动性偏好提高。当危机减退,不确定性的范围缩小时,流动性偏好停止上升并最终下降,使股市几乎是自动反弹。
曾成功应对较小风暴的监管者用类似方法去应对百年风暴就不灵了
如果市场不能识别泡沫,监管者也不能
监管者改革思路:
1承担防止泡沫变的过大的责任
2为了控制资产泡沫,仅控制货币供给是不够的,还必须控制信贷的可得性。房贷政策等
3系统性风险。参与者仓位,融资融券仓位,衍生品仓位等
4现实中隐含为大而不能倒的银行担保,应该像油轮分成不同的仓保持平稳一样,不同的市场之间也应设有防火墙。
5巴塞尔协议把证券风险等级定的过高。
开放社会
谬误性不仅意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总是不全面和扭曲的,还意味着,在我们努力将极其复杂的现实简单化时,经常会做出错误的解释。而且我们的错误观念对历史进程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波普尔认为开放社会是一个言论和思想自由以及选举自由的社会为特征,民主制度能够提供允许非暴力地进行变革的框架,所以要在政治事务中使用理性。他的论点暗含一个假设,即思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现实,但事实上不一定如此。操纵功能可能被摆在优先于认知功能的位置。在民主社会中,政治的目的不是发现事实(认知功能),而是当选和执政(操纵功能)。现实生活中广告可以创造需求,候选人可以讲选民喜欢听的。
思考:人们有时候会选择愿意倾听他们心声的人,哪怕最后对方没有履行,也会自行理解,而不会选择看不到他们诉求的人。广告常常突出优点,人的选择购物时间有限,广告刚好给出建议,创造更好的销量,形成反射,加之不完美的认知,脑白金是很好的例子。
易扩散谬误,我们有能力获取知识,但是永远不可能有足够的知识允许我们据此来作所有的决定。当莫一个知识被证明有用时很容易过分使用,并延展到它不再适用的领域,这样它就成了谬误。
索罗斯对现实的客观性笃信,相信现实的严峻,不逃避现实和自我欺骗。
操纵功能容易忽视客观现实无法被操纵。
民主的工具性价值要看选民是否执意追求真理。
资本主义与开放社会
索罗斯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不完美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控制在最低限度,他支持必要的干预和监管。
开放社会另一威胁:代理问题和金钱对政治的影响,污染了政治程序。
未来之路
全球监管的看法和给出美国政府的看法,中国应该更开放一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