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加了一位朋友的微信,跟她聊到为什么孩子还有30天的时间要参加高考了,我对孩子有时不去学校还是不能完全接纳,看见她在家里我还是纠结,情绪低落。还是有无力感。
朋友帮我分析是因为我有挫败感才放不下自责。我们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了我们或多或少的挫败感,这个挫败感在没有孩子的时候就存在,我们带着早就有了的挫败感培养了并不上进的孩子,令自己无法接受自己而迁怒于孩子。进而希望孩子精进让自己减少这份挫败,我们判断使得孩子积极是自己能够减少挫败感最容易快捷的路了。比起让自己在其它领域有成就和使得孩子上进,自己感觉后者容易些……。
其实,这是在其它领域自己看不到希望而使得孩子承担自己希望的一个思路,自己反复衡量,自己在其它领域做出成就比让孩子积极带来希望,还要难………?
承认这份挫败,会走过来。
不接受这份挫败,就一直被动呆在挫败里。久久走不出去……。
她问我:出于避免失败和热情追求成功,本就是两码事,我要的前者还是后者?
被她这么一分析,我顿时领悟,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我的挫败感要强一些,我觉得孩子应该怎样怎样?完全是我在折腾,是我为了减少自己的挫败感想要孩子活成我想要的样子,这不还是爱判逆课程的精华吗?(为自己挣脸面)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是我们无法跟根治自己的惯性思维。
现在问题摆出来了,你要寻求快乐,是你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努力去得到,还是通过孩子,老公,等其它外境去满足。我当然选择热情追求成功。
感赏朋友犀利独到的见解,让我一直困惑的心结得以打开。
感赏生命中所有发生的让我成长。
感赏女儿今天自己主动起床,按时出门。
感赏女儿自己准备上学的纸巾,和必用品。
感赏女儿这几天学习状态稳定,心情平和。
投射女儿每天早睡,下晚自习回来能够早点洗涑。
投射女儿能够坚持每天跑操,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投射自己去创造丰衣足食,愉悦自主的人生。
投射女儿状态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