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从低段节奏听觉感知入手,慢慢过渡到符号的理性认识,再到符号的运用,希冀这届学生具备一定的听写、读记音符的能力。
这次教《真善美的小世界》,一看二声部完全就是一个三度音程编配的,是理解三度和声绝好的机会,而且第二乐段三个乐句节奏基本一致,是一个切入口,第一乐段的弱起,可以通过挥拍引导学生感受到,总的来说,这个作品可挖掘利用的点很多。这次的重点是怎样让学生不仅能够合唱准确、和谐,还能懂三度音程呢?
第一次备课后执教:
先感知第二乐段的基本节奏型,通过拍手、拍腿,划分出四小节节奏有附点没附点,待学生熟练后,让学生边拍边念,想象节奏符号是怎样的。
学生刚开始会齐刷刷出错,不予点评、指导,只是循环拍击念诵,很快,正确的声音盖过错误的声音。
待大家节奏念诵一致,将其书写下来,一生上台板书。核对指导后,弹琴,听出旋律音符,填写在节奏下方,提示根据这节奏填写旋律。这个环节,学生比较顺畅,重复音符比较多,旋律音程也不大。
接着,开始讲授三度音程,然后让学生实践,写出这四句的三度音程。写之前必须要先抄完这四句旋律。这时候,问题出现了:1、学生抄写较慢,费时间;2、能力弱的,是一个负担;3、花费时间抄完、填写完,互动机会没有。
然后,聆听全曲,介绍作品,让学生听辨几拍子,再挥拍感受第一乐段四个乐句弱起的特点。听辨相似句,演唱全曲,最后合唱歌谱,二部较为清晰。
这届学生合唱能力不错,六个班,有两个班二声部唱词不是很稳定。
这堂课三度音程的引导环节不是很好,有点机械化,灌输味儿。
清明假期看书中,突然生发灵感,昨日上午修改教案,第二次执教:
发声练习后,增加了音程构唱环节。学生两边根据我的手势唱出音符,走单音,再旋律,形成和声效果。提问:两个声部的音符之间什么特点?——每次都是相隔一个音符。接着再唱一遍,再体会。
这时,再介绍三度音程,并出示课件,将上下两个声部的音符呈现出来,留出最后一个“1”,思考下面会是什么音?学生思考集体回答低音“6”。
接着感知第二乐段节奏型,同上。拍、念、写。期间不予点评,反复感知。所有学生将其写下来后,马上写出这一句的低声部,往下构三度音程。
巡视通过后,发放事先准备好的曲谱,分组完成第二乐段四乐句的编写,“原则是往上或者往下三度音程。”高声部拿到的是有低声部旋律,需要填写高声部旋律,低声部学生反之。
四到五人一组,要求“必须要一同商量填写,并以小组为单位唱对写的旋律。”有些小组很快就填写完四句,有些认真的娃将其抄写在自己本子上,被我发现后马上制止,必须要小组协作完成填写和演唱,不需要自己本子上抄写填写。
后面教学环节同上。教学效果,依然是完整曲谱演唱准确,二部和谐。不过这节课的学生明显对三度音程明白许多。
第三次执教,又做了一些微调:
发声练习,三度音程构唱音程三度音程概念,补充空白音程(此刻,想到可以将高声部也留出一个空白,让学生明白往下往上构三度音程)。通过拍击念诵得出乐句的节奏,并听辨出音符,然后就一句写出低声部,再小组合作完成整个二乐段的低声部,到这里都与上节课相同。
这次课,分组写好后,马上让两个声部唱一唱,这个时候就加深对各自声部的熟悉度。
第一乐段的教学步骤同上,不过增加了感知、演唱这部分的三组大跳音程,以此与三度音程进行对比。当时,我还拿自己与一小组第三位与第七位同学的空间距离来阐述大跳音程与三度音程的不同。
这样一来,前后乐段的教学都紧紧围绕三度音程来教,这个班级的学生对三度音程从概念到实践更为清晰。后面课时里,增加三度音程二部四小节旋律的编创,根据后面教材内容再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三度音程,不仅仅是唱准而已。
高段学生必须要帮其建立一定的音乐概念,音乐知识的积累才有助于音乐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是盲目性的表演,是具有一定认识的表演和创作。学生们的演唱能力和编写能力的进步,鼓舞着我继续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147篇,字数1611,共累计272258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