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因经验及与世界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持久改变。
要建立一个学习理论需要界定3个基本成分
1、结果,这些行为表现出哪些变化能被该理论解释?
2、手段,产生结果的过程是什么?包括这些过程所作用的任何假设结构。
3、输入,是什么引发了这些过程构成学习基础的资源经验是什么?
艾宾浩斯:联想原则
桑代克:效果律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
格式塔理论:顿悟学习
激进的行为主义,斯金纳。
黑箱隐喻,学习者是一只黑箱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无所知,但知道黑箱里面是什么决定行为如何受其环境的先行刺激与后果的控制并不是必要的。
斯金纳区分了两类行为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后一种行为吸引了他大部分注意。
强化的基本原理(正强化,负强化,强化移除,惩罚)P34
行为管理原理在概念树P39
教会新的行为:塑造,连锁,辨别学习与渐退。
斯金纳发现,当他只强化老鼠的一些压杆反应而不是每次都强化时,该反应变得更难以消退。换言之,持续的强化在最初建立一种反应是必须的,但对维持反应并不是必要的。
强化程式的类型
可变程式通常产生最高和最稳定的反应速率,其中以可变比率程式最高。
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或表现性目标。
内在的满意甚至会因外在的强化而削弱。
认知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论中的信息流P64
感觉输入→
感觉记忆(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等,来源:环境,物理刺激的实际副本,持续时间0.5秒,衰退)通过注意和识别模式→
工作/短时记忆(复述、组块,来源:感觉记忆、长时记忆,语言的、视觉的双编码,持续时间20到30秒,替换或衰退)编码与提取↔
长时记忆(来源:工作记忆,情节/语义的编码,持续时间永久,丢失不可提取)
有大容量的视觉信息登记器,但若没有进一步加工,信息衰退的就很快,根据斯伯林的实验在1/4秒内衰退。
认知心理学家注意到某些信息看来总是在加工中丧失。
特雷斯曼证实注意并不是一件全或无的事情,同时指出其作用在于减弱或过滤刺激。
选择性注意指学习者在忽视其他信息的同时选择和加工某些信息的能力。
影响因素:任务或信息对个体的意义,竞争性任务或信息源的类似,任务的复杂性或难度,控制注意力的能力。
用标准的信号或变化及新颖性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
当过度学习某些任务或信息源变得习惯化时,在其注意要求最小的程度上,就发生了自动化。
读者对单词的解码应达到自动化,这样他们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理解文字的意义。
一旦阅读达到自动化,读者从文本中理解和记住的内容将取决于他们阅读时如何分配其注意。读者通常会将更多的注意力分配给文本中重要部分。他们根据阅读的目的以及表明哪些内容重要的文本特征来确定哪部分重要。
思想单元结构指在一个文章段落中对主要思想及支持性细节所做的安排。在结构中处于较高位置的思想要比深埋在段落中的细节更易于被注意到并被记住。
建议教学文本的编辑者利用这些特征来将读者的注意指向重要的,要学习的内容。
仅仅注意信息并不足以保证进一步的加工。注意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还必须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识别出熟悉的模式,以提供进一步加工的基础。模式识别是指环境刺激被识别为记忆中已有的概念与原理的例证的过程。这一识别是前概念的,类似于找到一个与模板匹配的形状而没有识别出形状或模板实际代表什么。
模版匹配模型,原型模型,特征分析模型。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闭合、接近、类似)
知觉的情景效应
过去的经验或原有的学习,是最后一个被认为,对模式识别有影响的因素。
在短时记忆的一项经典研究中,米勒证实,在数字广度测验中,大约可以回忆7±2个数字,这一测验是向被试阅读一系列数字,然后要求他立即重复刚听到的数字。7个项目是典型的记忆广度。
现已证实,七比特的信息构成针对,多种材料的记忆广度。每一比特信息大小可以有很大的变化。
可通过创造更大的比特来增加工作记忆的容量。这一过程叫做组块。
这一点对教学的意义是,对应学习任务进行组织,以便学习者能对它们很容易的进行组块。
信息组块在工作记忆中实际存储的方式相当于一系列空位,每一组块占据一个空位,随着新的组块进入记忆中,它们挤出了先前占据有空位的组块。
为防止信息从工作记忆中丧失,并确保其被转入长时记忆,需要两个过程,复述和编码。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
编码
人们会将相关信息分成若干类别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和记住他们。即时信息看来是无关的,学习者也会给材料添加自己的主观组织以学习它。为帮助学习者有意义的组织材料,纲要,层次图以及概念树等技术也被证实是有效的。
记忆术和中介作用也是编码的有效形式。例如学习一系列无关的单词时,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将单词组织在一起,故事就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意象Imagery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编码信息的方式。
精致性编码的几乎任何方法对学习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的重复信息。
自我提问是学习者编码他们从演讲中听到或从阅读印刷的教学材料中获得的信息的一种方式。
情节记忆是关于具体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只存储在记忆中所有的一般信息。
长时记忆的网络模型
网络模型认为,记忆中存在节点,节点与概念即事物与属性相对应。
根据网络模型,将金丝雀辨别为鸟和将企鹅识别为鸟的时间应是相等的,因为在两种情况下搜索的距离是相等的,但实际上,被试能更快地将金丝雀识别为鸟。
长时记忆的特征比较模型
记忆中的概念是用一套定义性的特征储存。与其他概念的联系是通过比较重叠的特征实现的。
一些概念只是没有清晰明确的内幕成员,他们是模糊集。
长时记忆的命题模型。
记忆中储存的知识的基本单位不是概念节点,而是命题。命题是具有主项和谓项的概念的组合。
ACT(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长时记忆的并行分布加工模型
PDP(Paralle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并行分布加工区别于序列加工的地方在于,多种认知操作同时进行,而不是按顺序进行。
知识是储存于加工单元之间的联接中的。
该模型的优点是,他们看来很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的渐进性,随着联接权重的不断在调整,它们对人类学习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根由,动态性的图景。
长时记忆的(视觉与语言信息的)双编码模型。
存在两种机表征系统,一种是语言信息的,另一种是非语言信息了。
单词的意义可由言语系统表征,但单词的意象也可以由意象系统表现。
习得信息的提取
回忆;再认;编码的特定性。
情绪像信息一样,也在记忆中进行了编码。
遗忘
对于遗忘最经常的解释是编码失败、提取失败和干扰。
在编码中使用的线索越多,他们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就越有可能被用于促进提取。
促进提取的,一种常用策略是做笔记。
大量的事件和竞争性的信息会干扰对目标信息的提取。
前摄干扰,后摄担忧。
长期打乒乓球的运动员学习打网球。
老年人由于有如此多的经验和原有知识,因而倾向于沉溺于文章的细节,这些细节提示追忆往事,而看不到他们要回的主要思想。
认知加工理论的教学含义。
1、提供已经组织好的教学。
2、安排广泛而有变化的信息。
完美的练习,造就完美。
3、促进学习者的编码和记忆。
主动听讲并注意标明重点内容的线索,选择性注意。
将复杂的信息分成衣橱里的部分,组块。
用对你有意义的例子来对新信息进行精加工。通过将信息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而是其个人化。用自己的话做笔记不要只逐字逐句的记录。编码的精加工。
对材料进行过度学习即使再掌握之后也要继续练习,复述,自动化。
当天复习课上做的笔记,遗忘曲线。
4、促进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自我控制。(通过提问)
元认知只个体对思维的意思以及伴随着这种意识的自我调节的行为(也叫条件性知识)。
元认知能力取决于个人变量、任务变量、策略变量,以及这三者的相互作用。
有意义学习和图式理论
有意义接受学习意味着学习者在认知上是主动的
有意义学习的3个必要条件
第一,学习者必须在任何学习任务采取一种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第二,要学习的材料必须是潜在有意义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以及这些已知的知识如何与要他们学习的内容发生关联。
固着观念(Anchoring ideas)
新的信息如何添加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有3种可能的方式:类属(下位),上位,并列结合。
奥苏泊尔:影响学习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理解图示。
学习者建构存储了所有句子的要旨,而不是在记忆中分别存储了这些句子。
除了要旨和主题外,学习者所拥有的原有知识的数量以及兴趣影响他们对信息的解释和回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式的性质。
图示是一个表征记忆中存储的一般概念的数据结构。
在特定的时刻,具体化的全套图式构成了我们在特定时刻面对情景的内在模型。
你的图式会用默认值填补空缺。
认知负荷指学习任务的加工需要对工作记忆的过度使用。刚学习者遇到一项任务而他们又没有恰当的,或自动化的图式时,他们就必须单独而又同时在心里记住任务的所有部分。
在问题解决中已具有自动化的图式或心理模型的学习者,在工作记忆中有更大的加工容量可以将图式用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激活原有的知识。
运用各种策略来帮助学习者将他们原有的知识与要获得的新信息联系起来。
先行组织
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原有知识,以便让组织者激活,组织者必须在新旧主题之间得出明确的联系。
图式标识
在阅读时,当学习者知道并能够提取相关图示时,就可促进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使用常规的文本结构来组织文章。
清晰地标识出文本的组织结构。
明智地使用类比或比较。
使观念间的重要关系明晰化。
刚教学时额外的认知负荷最小化同时又增加相关的认知负荷时,教学者将能更好地建构特定问题类型的适当的图式或心理模型,并使之自动化。评:尽量少讲无关的内容,减少认知负担。有关的内容(学习者有所欠缺的)不讲,也会增加认知负担。
使教学材料有意义
改善概念间的的辨别性,探讨其相互关系。
知识更丰富的教师向学生呈现问题,质疑他们的问题解决过程并倾听他们的解决方案。评: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
查明学生的心理模型:观察他们,让他们做出解释,让他们做出预测,让他们教其他学生。
在教学的不同节点提供不同的概念性模型。
好的模型是易于学习的,最有可能利用学习者非常熟悉的信息。
好的模型是有一定功用的,因为它相应于他要阐明的目标系统的各主要方面。
好的模型应该易于使用。
一系列不完整的模型送过给学习者的加工能力造成负担的完整的模型。
对于真正的理解来说,习得心理模型并不够,要用它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