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终于看完了央视的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两千年来抒写在河西走廊上传奇悲壮的历史,在壮美的画面中一帧帧上演。
河西走廊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经历了金戈铁马的征途,穿越千年的岁月,从苍茫的历史中走来。河西走廊(一):雄心壮志 之后迎来风云变幻。
魏晋时期,中原大乱,文人墨客为避战乱大举西迁,扎根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儒家文化自此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脉,并最终东渐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
在此时期,来自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佛教徒,以译经、造像等方式在这里弘扬佛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宝贵的佛教遗产。
此时中原动乱,河西割据,丝绸之路阻塞不通。到了隋朝,隋炀帝西征,并在张掖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在河西走廊设宴,这一条中土向西的咽喉要道,举世瞩目盛极一时,河西走廊在隋朝初期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从此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盛唐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期,万邦来朝,八方来仪,无数商旅使团通过河西走廊来到繁华长安,中土的文化艺术有了中西碰撞。从长安来到敦煌的工匠将长安艺术带到了这里,他们在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继续开凿敦煌石窟并绘制敦煌壁画,让莫高窟更丰富多元。敦煌石窟见证了丝路的繁华并成为大唐盛世的缩影,也在时光的变迁中,传承了中华文化。
河西走廊不仅连接了古代中原与西域,也连通着分处南北的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蒙古帝国的时代,来自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的游牧部落首领在河西走廊举行了一次关于和平的凉州会谈,随着元朝建立,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凉州会盟深刻影响了此后数百年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格局。
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失陷,到明代收复,长达700余年,河西走廊也从汉唐时期的绿洲农耕,退化成戈壁滩和荒漠。
随着明朝西北防线逐步收缩,河西走廊因闭关锁国渐趋沉寂。明清时期,河西走廊与整个国家一同进入沉寂。
辛亥革命之后国家开始苏醒,领导者们一直重视河西走廊的收复,新中国成立后,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河西走廊复苏的动力,开采石油,建设铁路,西电东送......古老的走廊迎来了现代化的工业与机器生产,成为新中国建设蓝图的关键一环,开始了现代强国之路的伟大建设。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河西走廊再度迎来崛起的契机,拥有了新的历史使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首往昔,我为那些远见卓识、爱国情怀、博大胸怀钦佩不已。
河西走廊在每一个朝代更迭中,都有属于它的印记,汉武帝打击匈奴,打通西域的壮志雄心;张骞心系大汉,誓死坚守的爱国情怀;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万丈豪情;郭荷,郭隅,刘昞对儒家传播的孜孜不倦和博大智慧;软禁17载,始终坚定传播弘扬佛教文化的鸠摩罗什;为西藏和平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萨班;为探索中国奉献大半生,最后却病死河西走廊,历经磨难的欧洲使者鄂本笃;一代帝王隋炀帝开运河,通丝路的功利千秋......
泱泱中华,万古山河,河西走廊在巍峨的祁连山下顽强孕育着生命,如今,我们触摸着历史的脉搏,感受着时空的交错,体会着泱泱中华的气韵和沧桑静默的力量,倾听着中华文明的深沉回响,凝望着最初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