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脑子懵懵的,看不进去书,不只是因为熬夜还是看书过多,今天下午冯逸凡睡着了得了两个小时的空闲,虽然懵懵的不过慢慢看胡适先生的《人生有何意义》看着看着竟然看下去了,也不觉头沉了。胡适先生用通俗的白话讲着深刻的思想,很多观点让我受益良多尤其是一篇名为《归国杂感》中的这么一段话:
我们中国人学英文,和英国、美国的小孩子学英文,是两样的。我们学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得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
我本人是在教育行业,所以越看着一段话越觉得震撼,细思更是觉得极恐。现在的我们的孩子乃至于我们自己都不是已经反过来了么,学习英文单纯就是为了交流。就是这样也可能学习了十多年英文但是最终还没有在交流沟通上用过一次。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大学考过了英语四级,别说看英文原著,看美剧不看中文字幕就跟不上,不过我认为这不耽误我们了解西方的学术思想,现在有很多译本抖非常优秀。所以现在的我们比胡适先生那一代人要幸福的多,他们想看西方的优秀的学术思想只能苦学英文自己进行翻译理解。比如钱钟书先生英语在国内如此优秀(考入清华大学时英文满分)到了牛津大学还要边查资料边读书。现在大多数西方的书籍我们都有优秀的中文译本,比如我最近看的罗素的《幸福之路》傅雷先生翻译的,读起来非常棒,现在一个完全不懂英文的人是可以非常轻松的去了解西方某一方面的学术文化,只要他愿意去了解。
可我们即使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对西方的学术思想近乎一无所知。我们现在很多人了解最多的是西方的流行文化,比如漫威,NBA,世界杯等,但是对于牛顿,阿基米德,笛卡尔,罗素等知之甚少,只是语文或者物理课本上的简单名字,对于狄更斯,莎士比亚,大小仲马勃兰特三姐妹等不少人也只是是简单知道几本代表作书名或者故事梗概,而对于这些人的思想知之甚少。
我曾经看过不止一篇文章或者影视作品批评嘲讽西方的民众不了解真实的中国,现在反过来细想想我们对真实的西方又了解多少呢,是不是也是片面的呢?再细思更是极恐,西方暂且不提,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对王国维,陈寅恪,王阳明,程朱,孔孟,老庄,百家等等又了解多少呢除了中高考必背的考点又所剩多少?我们丢掉了自己的东方底蕴,又没学来西方文史哲学的精髓,科技医疗等在科学家们一代一代的努力下我们做到和西方比肩甚至是超越,我们为之自豪,但是成果的是科研人员的努力我们多数人基本无关。所以细思极恐,我们唯一剩下的可能就是――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