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Kitty在小区游乐场玩荡秋千,听见旁边的爷爷催促他的孙女说,
爷爷:妹妹,我们要回家了,
爷爷:婆婆在等我们吃饭。 爷爷:走了,走了。
爷爷:还不想走,你都玩了这么久了,咱们该走了
爷爷:走不走?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样下次就不带你出来了。
孩子开始哭泣,并不高兴的用小手捶捶爷爷 妹妹:讨厌爷爷
爷爷彻底生气了,拉起小女孩的手打了一下说:“你说打人对不对?你怎么能打人呢?快跟爷爷道歉,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给你说了好几次都不走,下次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
小女孩开始哇哇大哭,爷爷直接把孩子拉走了。儿童游乐场天空中都飘荡着那个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声和爷爷的骂声。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同感,本来开开心心的带孩子出来玩,却总是因为孩子玩得太开心不想回家而闹得不愉快,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在游乐场门口,小区秋千傍边,超市门口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来看看妈妈们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吧。
有一类妈妈会采用武力的方法,逼迫孩子就范,
但是这样让孩子学到了什么呢? 孩子:我的妈妈不爱我,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打我。今天妈妈可以因为我玩得不想回家打我,明天妈妈可以因为我吃饭太慢打我,后天也可以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打我。
我们常常提到说孩子的安全感,真正缺乏安全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孩子会每天生活在担心和恐惧中:妈妈今天是不是又会发火?作业没有完成妈妈会不会又要打我?
在一个友爱的家庭里,一切都是平安而稳定的,是我可以预料的,
我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吃饭,玩耍,学习,
也许刚开始我理解得慢一点,做作业慢一点,
但是我在家里是安全的, 爸爸妈妈允许我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索,
我可以慢慢的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个孩子不会着急和害怕,
他可以在安全的家里继续去探索, 慢慢的,他会越来越相信自己。
孩子所有的精神力量都源自与此。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的出气筒。他们只是因为年龄小,生活上需要我们给予照顾,他们的人格与我们完全平等,精神上与我们一样需要被理解,被尊重。
还有一类妈妈会怎么处理呢?
用物质引诱孩子
妈妈:宝贝,我们该走了,回家就可以看动画片哦。
或者是, 宝贝,走了,回家就给你吃冰激凌哦。
妈妈这样做让孩子学到了什么呢?
孩子学到了交换,我是为了妈妈回家的,所以妈妈要补偿我。
用物质引诱孩子会让孩子对动画片或者零食非常渴望,我们一边想让孩子少看电视,少吃零食,一边又把他当成一种物质来引诱孩子,这两个观点本身就是冲突的。
最坏的一点,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不是到了时间应该回家,而是我是为了妈妈回家的,而且妈妈应该要补偿我,哪天没有物质奖励了,孩子就不愿意行动了。物质引诱让孩子失去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最重要的一点,物质成为孩子完成事情的目标,可能带来一时的满足,但不会持久,孩子没有体会到完成事情本身的愉悦感。只有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才可以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内在动力。
我们可以思考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可以帮助孩子。
一,玩耍开始前与孩子约定好玩耍时间
妈妈:“妈妈一会儿要回家做饭,你可以在游乐场玩半个小时”
乐乐:“好的”
妈妈:“时间到了,走吧,我们下次又过来玩。”
乐乐:再见
给孩子一个时间概念,时间长短家长自己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来决定。时间长短要具体,清晰,20分钟或半个小时,避免使用“一会儿”这样模糊性的词语,每个人对一会儿的理解都不同。玩耍开始前与孩子约定好玩耍时间,孩子一般都会接受。
二,提前告诉孩子截止时间
妈妈:宝宝,还有10分钟我们就回家了哦,我给你定了闹钟。
乐乐:好的 妈妈给乐乐看看手机,小声提醒:还有5分钟我们可以玩哦
5分钟后,闹钟响了。妈妈:给朋友们再见吧,我们下次一起玩。
乐乐:再见
妈妈说完就带着乐乐一起回家了。 刚开始可以用手机计算时间的方法,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后,拿出手机给孩子看,现在是几点,10分钟后是几点,可以提前5分钟提醒孩子,到了时间就回家,说话算话。孩子没有时间的概念,我们可以用手机来帮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到来。
三,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
理解孩子爱玩儿的天性,被打断,不开心,不愿意离开这是孩子很正常的反应,如果孩子舍不得走,他想哭就抱着孩子让她哭一会儿。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的孩子4岁半,有一次回家的时候,对我说, 妈妈,刚刚我还没玩够,我不开心,我想自己冷静一会儿。然后就关上了他房间的门。
大约10分钟后,孩子自己出来了。情绪也好了。
我们需要接纳一个真实的孩子,而不是培养一个听话,没有情绪的孩子,没有情绪就不是人,是木偶,机器。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我们不能只接受孩子喜悦的情绪,而不能接受孩子生气或是难过的情绪。我们会发现,只有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就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四,有条件接纳孩子的行为,接纳并不是溺爱
妈妈:“宝宝10点了,回家睡觉了”
涵涵:我不要回家。 妈妈起身准备走。
涵涵看到还有其他小朋友还在游乐场,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犹豫了,看到涵涵哭得小脸通红,马上就心疼了, 妈妈:宝宝不哭了,不哭了,我们在玩一会儿吧。
孩子从中学到了什么?妈妈怕我哭,以后我想干什么,不行就哭,妈妈会让步的。
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溺爱,也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我们都担心做溺爱型的家长,知道被溺爱长大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缺乏责任感,不知道感恩,没有上进心等等。孩子总会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我们拒绝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时,孩子即使暂时不能接受,但家长只要以温柔而坚定的态度,严格的执行与孩子的时间约定,不要因为孩子哭泣而退让一点点。以后孩子就会知道,我的爸爸妈妈很坚持原则,也不会再用哭泣的方法来胁迫父母让步 .
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
妈妈:乐乐,你很遵守我们的约定,因为你的配合,妈妈有足够时间做好自己的工作,谢谢你
乐乐:我很棒吧。
妈妈:给你点赞。
儿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玩耍的节奏,只是因为他们年纪小就必须要跟随大人的时间安排来抽离出来,所以,当孩子能够配合我们,我们应该发自内心的感谢孩子的成全。我就经常感谢我女儿配合我的时间,那个时刻我们双方都很感动,我相信,当我们真心实意的感谢孩子的配合时,孩子也会更加理解爸爸妈妈对他的付出。
儿童和成人一样,喜欢受到肯定,获得赞美,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寄予孩子适当的表扬,他会对这件事更加自信,更加想在此事上取得进步。良性的刺激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自己的优点。
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会让我们更快的成长和成熟,让我们尽力把最好的爱带给我们最爱的孩子。
感恩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