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曾说,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是在高中的政治课本上。
那个时候懵懵懂懂,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这句话是考试内容,于是就记在了心里,一直记到了现在。
最近看书的时候,这句话一直出现在脑子里,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接下来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01
上学的时候,我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只能说有一点小聪明,也依靠着这点小聪明上了大学。
小姨家有一个哥哥,比我大一岁。
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被老师当作大家学习的榜样。
可能也是老师表扬的原因,他学习特别努力,后来他把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上学的时候在看书,放假的时候就在做题。
老话说得好,付出总会有回报,当然985的名校也并没有让他失望。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压力,田间地头就是我们的游乐场。
我比较调皮,中午觉少,于是经常叫他带着我去抓鱼。
门前有一条小溪,从家门口穿过,小溪的的旁边是一座山,上边栽满了果树。
从家里拿上窗户上扯下的纱窗,他抓着一角,我抓着一角,弯着腰摁住网子前进,另一个人对向赶鱼。
累的时候,用石头搭一个座台,双脚泡在水里看远处的果树,回去的路上从树上摘几个果子,边走边吃。
每次回去的时候,总能收获十几条小鱼,还有一些好吃的水果。
小时候,我比较贪玩,朋友比较多。
大家见到我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堆人在一起,一起说说笑笑,在上学的路上你追我赶。
五年级之后,我哥因为学习的原因被送到了市里的中学,周六日放假才能回家。
距离上的分别,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其他的变化,比如思维方式上的变化。
自那之后,我们就很少在一块儿玩了。
每次去找他,看着他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的身影,我总会感到惭愧,并不禁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
没有朋友,只是一味地学习。
可能我不理解学霸的心态,也就没有去过多地思考这件事。
02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三岁的时候,看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青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七岁的时候,你就能看到孩子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我小时候,喜欢新鲜事物,喜欢下河摸鱼,也喜欢各种球类运动,小学的时候开始打乒乓球,中学的时候开始打篮球。对了,乒乓球我曾拿过小学组冠军。
在我爸的指导下,还学会了下棋,也曾在三年级的时候,获得小学组象棋冠军。
这些兴趣爱好一直保留到了现在,情绪不佳的时候,总能找见自己独特的排解方式。
也正是这种活泼好动的性格,在单位里总是没办法做到按部就班,总会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
穷爸爸与富爸爸书中提到,高学历的爸爸整日为生计发愁,这是一种功利化教育的结果。
学校能教会你的是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而不会告诉你金钱运行的规律。
学校就像一条流水线,小学到大学的一套流程下来,批量生产了无数个同质化产品。
大学毕业之后,有一次跟室友聊天。
他说:“大学就是个安乐窝,学东西都是次要的,因为你所学的东西,上班后并不会真正用到。”
现在大家有的做销售,有的做银行做职员,少有的几个做本专业的人,学到的东西也很少用到。
从上家单位辞职之后,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我究竟适合做什么,也曾多次在被窝里痛哭,难道我的人生就这样了?
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开始写自己经常做的事,着重记录持续时间够久,且能忘记时间流逝的事情,划掉了很多选项之后,留下了写作这件事,并成为了我打算从事的事业。
人最可怕的就是在不合适自己的路上,拼命走弯路。
人生没有固定的轨道,每个人都需要找见属于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职业的选择也来源于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足够深刻,才能在生活这条贼船上平稳行驶。
03
有一次,我哥对我说:“疫情的原因,现在整个经济环境都不好,找工作很难,赶紧找个稳定的工作上班”。
这就像你在汪洋大海中驾驶着一艘大船,在驶向幸福生活的路上,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你会选择把生命交在一个不认识的人身上吗?
至少,我不会,因为我应该是掌舵人。
这就像苏格拉底说的,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