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溺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给出的解释是:过分宠爱(孩子)。

对于这个词,我之前也和很多人的理解一样,认为溺爱就是过度的爱。

然而,某次看到演员朱雨辰母亲对朱雨辰的爱的表现,我不禁想,这样“无微不至”的溺爱,根本已经变质了,而不单单是爱得过分。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指出,溺爱的心理真相是宠爱自己,而不是孩子;溺爱=过度地阻碍。

武志红,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不仅是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还是一名畅销书作家。代表作有《为何家会伤人》《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巨婴国》《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等。

他在《为何家会伤人》中,借助心理学的理论,细致地剖析了中国家庭中的某些机制是如何伤人的,以及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并改善家庭关系。

家,原本应是温馨的港湾,为何却成了伤人之处?

一、没有界限的溺爱,实际上过度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作者在书中写到有关爱的六个谎言,第一个就是“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并列举了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例外”来驳倒这种说法。诚然,这世界上有虐待孩子的父母,这样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但我感觉更多的是,很多父母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知道正确的爱的方式

最典型的一种错误的爱的方式就是溺爱。

前文提到的朱雨辰的母亲朱湘玲,十几年来,每天凌晨四点起来为儿子熬汤,还要为他准备各种果汁。

表面看,她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实际上,她完全是在控制儿子。

在《非常静距离》节目中,主持人李静问朱雨辰:“在母亲的关爱下,你不会像永远长不大的宝宝吗?

朱雨辰答道:“不会,我还有理智。”

对于这样密不透风的溺爱,朱雨辰也有过反抗,只是暂时都没能成功。

面对这样的溺爱,这样强势的阻碍,一个还有理智的成年人尚且都难以挣脱,何况是年幼的孩子。

武志红在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想拿一个几米外的玩具,大人直接将玩具拿给了孩子。

紧接着,作者问道:“当一个大人这样做时,这个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只是偶然发生,孩子可能很开心,但如果这种事情总发生,孩子的心中势必会产生愤怒的情绪。”

作者指出,孩子需要感觉到自己在通过努力拿到球,这个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而如果每次都是家长包办、代劳,孩子也许会开心,但同时也会产生这样一些感受:大人很强大,而我很弱小;有了问题,自动会有人帮我解决;我很愤怒,因为我的探索之路被打断了。

严重的溺爱,会渐渐让孩子既依赖父母,又痛恨父母。

二、有意或无意,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

“为了父母,我必须考上一流的大学。”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早不读书了。”

“妈妈快把我逼疯了,她整天唠叨,什么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点大学,什么你怎么学习成绩总不见起色,什么这次考试又因为马虎丢分了吧……”

许多中学生给武志红写信,这样的话是其中再平常不过的片段。甚至有的孩子表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感觉特别累,想离开这个世界。

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心理学家徐浩渊说,父母之所以给孩子制造了巨大的压力,主要就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父母,尤其是母亲,他们停止了成长,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更多地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的确如此,很多父母很容易将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

我父母都没考上大学,所以,他们特别希望我们几个孩子能考上大学。不过,他们没有因此给我们施加什么压力,只是努力工作赚钱,支付学校各种费用,所以,很幸运,作为子女的我们虽然知道家里穷,却并未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得以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次的考试,也都幸运地考上了大学。

一个反例则是,姑姑对表弟施加了太多压力,结果表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不好,就连曾经出色的英语成绩,到后来只是刚及格。最后,表弟只勉强考了个大学。

要知道,表弟的起点是比我们几个好多了的。他奶奶退休前是小学老师,给他做了很好的启蒙教育。而且,姑姑家家境好,表弟从小就被送去学习武术、绘画、钢琴。小学时,表弟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可惜,初高中后,姑姑给了他太多压力,他内心压抑,却无人可诉,成绩也不好了。

三、忽略孩子的感受,看不见孩子的真正需要

除了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父母还很容易将自己的其他喜好强加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真正感受和需要。

咨询师荣伟玲说:“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武志红在书中讲到帕萃丝·埃文斯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

某天,埃文斯和朋友正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贝蒂和她七岁左右的女儿苏茜走了进来,看着玻璃柜里的各种冰激凌。贝蒂问女儿:“你要哪种冰激凌?”

“我想要香草的。”苏茜说。

“有巧克力的。”贝蒂说。

“不,我要香草。”

“我觉得巧克力的更好一点。”

“不,我就要香草的。”

“你不应该要香草的。我知道你喜欢巧克力的东西。”

“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你怎么这么倔,真够怪的。”贝蒂说。

在这个例子中,孩子明确表达了自己想吃香草味的冰激凌,妈妈却极力想要说服孩子吃巧克力味的,完全无视孩子的感受。

真正的爱,再多也不会过分,它不会伤人,而只会滋养人。那么,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我总结了以下三种。

一、无条件的爱:在孩子年幼时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刚刚出生,除了吃、睡、哭,什么都不会做,是多么无助!这时候的孩子,我们只有无条件地满足他的所有需要,才能让他建立起安全感和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

为了训练出所谓的乖孩子,妈妈圈中曾经一度流行一种“哭声免疫法”,即妈妈要对孩子的哭声免疫。也就是说,孩子醒了之后哭着要吃奶时,妈妈不要急着抱他,让他吃奶,而要等到孩子不哭了才抱他,才让他吃奶,给他一种奖励的感觉。

现在,这种方法遭到了各育儿专家的反对,曾经实践此法的妈妈也都后悔了。

湖北有一个信奉“哭声免疫法”的妈妈,认为婴儿是在用哭泣威胁自己,定点喂饱奶后,就任凭婴儿哭泣,不管不顾。后来,孩子果然变得很乖,可刚上小学就被确诊为儿童精神分裂。

马伊琍就曾在微博表达后悔曾经对孩子使用“哭声免疫法”。

生老大前学习了一些育儿知识,记住了母乳喂养一般两三小时一次。养孩子过程中才发现,常常不到两小时,孩子就需要喂奶。喂还是不喂?咨询有经验的同学,同学告诉我说,按需喂就好——孩子饿了就喂,不用等到两小时、三小时。

现在想来,真是非常庆幸听了同学的话,没有盲从某些育儿知识。

武志红在书中写道:“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0~1.5岁期间,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1.5~3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

二、放手的爱: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探索世界的需要

武志红在书中建议,1.5~3岁期间,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

但我认为这个年龄段几乎可以无限放宽,也就是说,孩子1岁半后,我们一直都需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

父母对子女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分离,而放手,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信任。这种信任会极大地鼓励孩子,让孩子渐渐成长为自己。

孩子1岁左右后,会开始喜欢什么都自己做:自己吃饭,哪怕把一大半饭都撒桌上;自己扫地,哪怕总也扫不干净;自己穿鞋,哪怕总也分不清左右……

有的大人为了省事,就总是不许孩子自己做这些事,而强行代劳。这样,看着是省事了,其实为孩子的成长买下了很大的雷。

因为,这样的溺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会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

父母如果总是“帮”孩子做一些对孩子来说看似困难的事情,就会破坏孩子的探索过程和形成自我效能感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说:“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无异于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在孩子还小,我们放手让孩子去探索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

这一点,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好的示范。父母家里有把梯子,孩子想去爬。我担心不安全,不想让孩子去爬,但父母允许孩子去爬,只是,孩子在爬时,他们一直在旁边看护着。后来有一次梯子差点倒了,但因为父亲在旁边接着,孩子只是稍微受了点惊吓,而并没有受伤。

再后来,孩子张开双手双脚,分别撑在门框两边;自己练习劈叉。每次做成这些事,孩子都特别开心,激动而自信地喊着:“我成功了!”。

孩子的胆子一直很大,愿意尝试很有挑战性的事情,这大概与大人的放手和及时的帮助、支持有很大关系。

三、励志的爱:父母不断自我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先模仿的就是父母的言行举止。

小时候没有觉得父母多厉害,现在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自己的父母其实就是自己身边的励志榜样,而自己不知不觉地受了父母很大的影响。

小时候,家里穷,但我印象中从未听过父母抱怨什么。

父亲是一名普通的药剂师,一直坚持读书、学习医药、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现在家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基本都能搞定。

母亲原来做裁缝,动手能力极强,家里的灯管、水管坏了,常常是她搞定的;跟着我婆婆学会了蒸馒头,跟着我妹妹的婆婆学会了做“水泥饼”。

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父母算是实践了“孟母三迁”,从乡下搬到镇上,最后搬到县城。直到近知天命的年纪,父母才买下了人生第一套房。

我婆婆总说我的心眼大,她儿子的心眼小,心里容易有压力。我想自己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心态,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主要就是因为父母的榜样力量。

那么艰难的时候,父母、亲戚都帮不上忙,他们都能挺过来,现在,我们的境况远比那时他们的境况好,而且,我们还有双方老人、兄弟姐妹的帮衬。好好过,日子总是会越来越好的。

董卿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得是什么样的人。”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父母做出的榜样,对孩子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结语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容易犯以下三种错误,使得家变成伤人的地方。

一、没有界限的溺爱,实际上过度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二、有意或无意,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

三、忽略孩子的感受,看不见孩子的真正需要。

希望我们都能避免这些错误,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给予孩子需要的相应的爱,让家成为滋养我们和孩子的地方。

一、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二、在孩子稍大时,给予孩子放手的爱,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探索世界的需要。

三、在孩子一生,给予励志的爱,父母不断自我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