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完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一书后,不得不说大卫·奥格威在广告、品牌、营销等各方面的理解力与洞察力非凡 因此我趁热打铁将《奥格威谈广告》一书一并看完了。
《奥格威谈广告》一书相较于《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而言更加贴近数字化时代,从更加前卫的视角来剖析当下广告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数字时代与传统广告时代的用户群体有很大不同,因此洞悉数字时代用户心理和行为习惯成为重中之重,《奥格威谈广告》一书篇幅较长,涉及到的层面多元,观点相对分散,但在通读本书后便会发现一个群体贯穿始终——千禧世代。
在本书也着重用了一章的篇幅论述了千禧世代存不存在?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在本书中对于“千禧世代”的定义是,他们在数字革命中长大,与数字革命不谋而合,被称为“天生数字化”的人,是数字原住民。但对千禧世代的早期特征描述:“独一无二的世代,执迷,自恋,冲动。”作者不予认同,认为“利他主义”和“权利意识”才是千禧世代的标签。
以上这段话是美国千禧世代的画像,但也不难看出有我国千禧世代的影子存在。
近些年来,广告行业可以说是千禧人的聚集地。正如本书提到的,对于工作如何发挥个人潜力,千禧世代有更高的要求——确实也该如此。这意味着更频繁的横向移动,更多样的途径变换,更密切联结个人兴趣,更有机会暂停工作去做别的事。
上述这段对于千禧世代状态的描述很精彩,千禧世代这个群体相较于平稳安定更乐于去改变,去创造,去尝试,去挑战。由于各种文化差异,结合本书而言,以上对于千禧世代状态的描述更基于美国千禧人,与我国的千禧世代群体还是存在一些差别。又或者说,这种状态的描述更贴近于作者编写本书的基点即广告行业,将其放到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看,便会显现出其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数字革命与世代交替的背景之下,千禧世代无法去准确定义,但势必会大不同。
对千禧世代这个同质性群体的探究是现在以及未来进行广告活动的必经之路,更何况其占据了世界上约40%的人口群体。世代更迭,千禧世代未来又将如何我们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