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旧历甲午年的状元张謇曾有名联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佛语亦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都意在告诉人们,融入自然,关注万物,在具体物象中探究世态规律,于感性体验中领悟人生修短。而古今文章,莫不以自然万物为情思载体,言不直白,善作曲笔,含蓄隽永,意味深远。正所谓:
万物有形各有灵,
戚戚我心情独钟。
但凭造化四时景,
风雅从来幽梦生。
观花木、山水,看虫鱼、鸟兽,心动情移,好文自然会浑然天成。正所谓:
万物有灵亦有情,诗人志趣寓其中。
叹韶光绿肥红瘦,感盛衰草木荣枯。
梅开严冬显傲骨,菊抱枝头独占秋。
柳牵不舍千般怨,梧桐惹雨万点愁。
一、 万物有灵之“柳”
绿柳染春色,细柳俏佳人,折柳意离别,烟柳笼沧桑。
早春未至柳先行,绿意盎然春事浓。
贺知章有感风物与季侯之缘,诗成一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新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他把二月料峭的春风变成剪裁的高手,裁出万条丝绦随风舞,从此,春天犹有绿妆容。
柳条轻柔本多情,姿态婀娜百媚生。
古人以柳喻美人之最绝诗句,当推李商隐的《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读诗品意,写“柳”而不见“柳”,只见一婀娜多情的美丽女子依依不舍,翩翩相随。
而世人也常以“柳叶眉”、“杨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就有“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之佳句,《红楼梦》中一句“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更是写尽了黛玉动静皆美的神韵。
“柳”“留”谐音寄离情,折柳相送伤灞陵。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出自《诗经•采薇》中的诗句,让柳与情结缘。于是唐代诗仙李白诗成“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从此“灞桥折柳”意为送别典故所在。宋代漫词宗师柳永伤离别而词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多少离人泪透衣衫。离愁从来最伤怀,一曲《折杨柳》,更让行者犹见“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白居易《青门柳》)。陆游的那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钗头凤·红酥手》),更诉尽此生无穷无尽之遗恨长情。
柳本繁茂絮如烟,不解风情惹人怨。
哪管世事转瞬沧桑,堤柳依旧繁茂如常。所以,唐代韦庄怀思六朝时怨柳曰:“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而欧阳修的“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的词句,看似写思妇闺怨,实则借“柳烟”堆叠,掩住“章台路”,委婉写出前途迷茫之感慨。
有感于古人诗文柳色而有此得:以柳观柳,柳亦柳;以情赏柳,柳非柳;以我品柳,柳亦我。正所谓:
柳
万条丝绦弄春娇,
美人婀娜舞细腰。
伤离泪落灞陵桥,
如烟往事尽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