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高级6期肖巧风,坚持分享第541天,第五期挑战每周3次
“筑基”班收获
个体心理咨询技能
(团体咨询: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一起),也叫团辅。
一、行为疗法(又称行为治疗):阳性强化法,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模仿法,生物反馈法,放松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矫正。
行为疗法,咨询师为主导来训练来访者。
求助者中心疗法。
(一)行为疗法起源:
1.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也称心理矫正。
2.代表人物: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沃尔普(系统脱敏)。
主要是训练行为,矫正行为,用到不良行为障碍上。让行为可以控制、掌控,可以测量,最终逐渐发生变化。(焦点里的评量问句。在行为疗法里也有打分,将行为进行量化,然后逐步去实现他想要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子。不单单是一种治疗技术,也可以各学派的融合,可以用人本的态度加上行为疗法的技术等。最终不是哪一个学派的技术,而是应用的这个人本身完善的是否足够好,状态是否足够稳定,接纳度是否足够的高,是否能相对比较理解、欣赏等,能否给对方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稳固的咨访关系或者氛围。
不管学什么一定记着,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尤其是实操。
(二)行为疗法的特点:(认为环境决定人,人是由环境决定的)
1.强调以行为为中心,即以能以某种方式进行观察、测量的行为为中心。
2.强调来访者目前的问题和影响这些问题的因素。
3.强调环境因素等外在变量的作用。
4.力图使自己建立在科学方法的原则和程序基础之上。
5.来访者被期望成一个积极的角色,他们应从事特定的行为来解决自身的问题。
6.强调来访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7.对于每个求治者,施治者根据其问题和本身的有关情况,采用适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确实会受环境影响很大,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容易变成什么样的人,所以作为家长需要努力给孩子提供比较适合于他成长的环境,像古时候孟母三迁、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学习,改善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等。
就像有的孩子跟他的父辈很像,孩子长大后无意中就会对照自己父母的样式去找对象。女孩往往找到的很像他的父亲,哪怕说不像,最后慢慢的相处下来,很可能把他培养成像父亲那样的。
环境不同,氛围不同,性格、生活方式,习惯等也会不同。就像一个适合于种子发芽生长的土壤,找到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种子就会慢慢发芽,攻下坚硬的壳长出来嫩叶,越来越茁壮,适合的环境,适合的时间,适合的空间。
父母的稳是孩子成长的定海神针,作为父母要拉高自己的天花板。
人本主义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能力。每个人都希望自我实现。
深耕一个学派,其他的有所涉猎,然后大量实操练习,做完个案之后有督导,慢慢成长。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华生、巴甫洛夫):刚开始狗对铃铛是没有反应的,但是每次在摇完铃铛之后就给他肉吃,然后再来摇铃铛,即使不给他肉,它依然会分泌唾液,铃铛跟狗之间建立了反射,就叫做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就是狗见了肉就会自然而燃的流出口水分泌唾液。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斯金纳箱。是在桑代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研究。箱子里面放了一只老鼠,箱子是有机关的,笼子里边有个按钮,当老鼠乱爬的时候,偶尔会踩中那个按钮,食物就会滚下来,慢慢的饿了的时候他就会直接按一下那个按钮,让食物掉出来。
所以操作性条件反射更多用的就是强化的原理,一种行为发现这样做有好处,然后他就这就这样去做,如果没有好处反而得到的是坏处或者是害处,他可能就不会再做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很多孩子要适当的时候给予奖励,关键是怎么给予奖励。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向社会去学习,向周围的他人去学习,尤其是向父母重要他人学习,模仿学习,会看他们是怎么去做的,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这些都是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焦点解决也强调强化这个词语,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关注的同时就是在强化,关注越多行为这方面的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越多。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行为表现只要一直去强调说,无论是表扬还是吵,惩罚还是奖励,往往都有可能是在强化,所以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的时候,需要格外的注意,不小心就强化了他们的不当行为,导致他的这个行为就变多了。
有时候家长眼尖看得贼准,反应非常的强烈,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也可能没有这个意识,比如说孩子出现一些状况之后,就会不断的给他讲道理,其实在有可能他在你讲道理的过程中再不断说的过程中就被强化了,本来是无意中出现的,不用管它,过一段自然就好了,但是在不断的强化过程中就对问题进行了对抗,问题就开始在他的身上留了下来,家长反而会很生气。
该怎么办呢?可以用消退。假装不看见,不去关注,不知道咋回应,不知道咋去帮他,不知道怎么解决,不知道怎么办就当没看见。有的人可能很唠叨,越唠叨效果反而会越不好。当有一个人跟你说想听的话的时候,就很愿意感兴趣的去听。
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当的行为,家长不予理睬的时候,不关注的时候,这时候其实就是在用消退。就比如一两岁的孩子,你越不让他们怎么样,他们越会怎么样,有时候会故意逗你故意刺激看看家长的反应,如果家长的反应是尖叫很生气,他们就觉得很好玩,当你不太去关注他们这些行为的时候,就起到了消退的作用。
接纳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对自己不接纳就很难接纳他人,我们要完善好自己,然后才能更好的去接纳他人。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专业助人者,自己有很多情绪的钩子,很多的状况在实际中帮助他人,是不是也会遇到状况?在来访者不断地跟你讲他的各种状况的时候,你就听不下去了,就开始很想去帮他,开始用力过猛。这样效果反而会不好。
永远不要被来访者更着急,不要被来访者更努力,不要比来访者更聪明,不要比来访者更智慧。
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用泛化的方式去说话,也就是夸大的方式,极端的方式。行为主义也比较强调泛化,还有一个词叫分化。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还不认生,见了谁基本上都会对他笑,让他抱抱,这就是范画再后来认生了就是分化,分清谁是他的主要抚养者。
一个男生跟宿舍的同学闹别扭了,一开始看见这个同学就难受,到后来看见这个宿舍的同学就非常的不舒服,这就是泛化。
从开始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一个状况有反应,到最后相关的都有反应,这就是泛化了。或者对所有的东西都不感兴趣,感觉啥都干不成,感觉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等等。
具体化是应对泛化的一个良药。在他泛化的时候,糟糕的状况的时候,就用具体化,前提是要能接得住,用云手三部曲,不要试图去纠正他,改变他,先接纳他,然后任由他的情绪出得来道理才能进得去,不要认为他说的是对还是不对,坚信他有他的道理。然后再慢慢的去具体化,请他举个例子,比如你说所有的人都讨厌,你能多说一些吗?比如说哪些人讨厌你,在他讲的过程中可能就会发现。没有几个人讨厌他,不是他以为的所有人都讨厌他。原来其实就那么一两个人,跟我关系不太好,并且以前还是不错的,他就发现事情没有那么严重,状况就会有所改善,就会有所帮助。
不但要找到具体化,还要找到例外。焦点解决里的例外成功经验,找到之后就可以攻破他的泛化,例外扩大,白的多了黑的自然而然的就减少了。最终呢,就是是否在完全的关注他这个人还是跑到事儿上去了。
如果不先关注人,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咨询思路,通通都用不上。
学习是最好的成长之路。
反复反复,效果更巩固。
华生认为,不管是正常或者病态的行为,适应性或者是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华生对于广告的影响很深。环境决定论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人的行为受先天的遗传、后天的努力,还有环境的影响。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孩子有没有遗传父母身上的优点或者缺点呢?如果父母自身资质不高,别期待孩子怎么样做好自己,不要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三)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
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共同点→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形成的,俄国心理学家巴布洛夫发现的。
条件作用过程:①强化、②消退、③泛化。
经典条件反射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单位。不管是正常或病态的行为,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华生
华生:教育万能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意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一个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不过,请注意,当我从事这一实验时,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养方法和环境。”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正强化:给起一个想要的是更为增加。
负强化:撤掉一个其不想要的使行为增加。
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时间为惩罚。
消退:对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或者采取漠视的态度。
多用强化和消退,如用惩罚需提前明确规则。
社会学习理论:另一种学习形式,称作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宣称模仿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
观察学习4个具体过程:
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要模仿的行为示范,是基础;
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
3.运动在线过程。通过自己的运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
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要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一)基本原理: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的操作新条件反射:通过正强化和消退的方式使行为增强。(注:只奖不惩)
(二)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可行可达到有引力喜欢愿意商定目标出现何奖励)
4.实施强化(将行未与阳性强化物紧密结合,当求助者出现目标行为时及时强化)
5.最终评估。
二、读书分享
持续每日阅读第527天,有声打卡第523天,专业提升学习第241天
三、健康打卡10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