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有史以来去KFC服务体验最差的一次,并不是我个人遇到了不好的服务。而是感觉KFC的整体服务理念并没有很好的贯彻到员工身上,同时也懂得了什么叫做万恶的KPI。
本来这个事情不想写到简书上,但是发现肯德基的点评有字数限制,而且不是事先提示的。我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点击提交的时候告诉我要精简内容,所以觉得还是写到简书上吧。
不过既然写到简书上就不能是单纯的发泄情绪而是客观的分析事情,所以我会详细的描述事情的过程,然后加上我个人的分析。因为每一个人的看法角度不同,并不一定我认为的问题在别人眼里就是问题,而我写的初衷也是希望KFC可以改善他们的服务培训机制。毕竟公司附近没有麦当劳可供选择。
事件一、听不见的诉求
早上到KFC可能是因为开学了人很多,大家都是排队等餐。
一个排在我前面的人问怎么还没有到我,服务员说鸡肉汉堡没有了,需要等7分钟。
顾客反问:“怎么不早说,我都等了10分钟了。”
服务员:“刚刚没有的。”
顾客:“那为什么不提前说呢,我早就来了。当时你在忙说在后面排队等一会,我也看到人很多就没有催你,现在我都等了10分钟了,到我了告诉我还要等7分钟。”
服务员:“一开始您点餐的时候还有,正好到您这边没有了,现在再做。”
顾客:“那为什么不提前说呢,我这边还着急呢。能不能退?”
服务员:“可以退,您要是确定退就不用管了,我们操作7个工作日退到您的卡上。”
顾客:“那算了我还是等吧,你们怎么不早点说我就不等了。”
服务员 :“对不起…………(略)”
看了上面的对话,不知道你什么感觉?
首先我个人的直觉反应是都说可以退了,而且你都埋怨服务员好久了,直接退钱换一家店不就好了,为什么还在这里等着呢?
当自己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紧接着就是片刻的宁静,然后脑子迅速的回想整个对话才发现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这份早餐,而是没有人听见这个顾客的真实意图。
如果顾客真的是为了一个早饭,为了赶时间,再确认了可以退款,并且附近也有其他地方卖早餐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立即走呢?
记得武志宏老师说过当一个人不断重复一句话的时候,往往就是他内心最想说和最想表达的内容,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那么这个顾客重复的说了什么?
“10分钟”
10分钟的背后是什么?
因为看到服务员忙所以等了“10分钟”。
好了分析到这里应该顾客真实的诉求是什么了。
原本出于对服务员的理解和善意等待了10分钟,但是当轮到自己的时候服务员却说需要继续等。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顾客已经说了这10分钟是为了照顾你而等的,可是服务员却只是在说理由,没有体察到顾客需要的是一份安慰和理解。
所以很多时候沟通的过程中的倾听不是听见对方说话,而是听到对方说什么,真的在内心思考一下。尤其是对方不断重复的话,不要看表面的意思,思考一下对方重复这段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事件二、我为你好,你还事多!
刚刚只是今天早上的一个序曲 接下来是第二件事情 由于早上人多,服务员忙不过来。
有一个顾客着急取餐,于是催促服务员帮自己拿一下粥和油条打包带走。
正常流程一般是打包的食品服务员放在餐盘上进行打包。
但是看负责配餐的服务员没有空,另一个负责收银的服务员过来配餐。
直接拿着粥和油条就放到了取餐的柜台上。顾客说要打包,一时间服务员有点不知所措,把油条随手放在柜台,然后拿起粥放进打包带。 这个时间顾客说你的油条都沾到桌子了,给我换一个吧,于是服务员就换了新的油条,这根油条随手放在了下面。
一会负责配餐的服务员看到了,便问这个油条谁放的?刚才负责的服务员马上把油条扔到了垃圾桶。
然后嘴里埋怨顾客,她着急我给他打包了,还说油条沾到桌子了需要换。
此时负责配餐的服务员说,下次遇到这个时间你就不能着急。她着急让她等着,你慢慢来做。
我观察负责收银的服务员应该是新来不久,我理解配餐的服务员是为了安抚同事情绪。但是当时还有很多人在取餐的地方等着拿东西,她们两个人的对话和表情一览无余。
那一刻我想起之前人少的时候,每次取餐她都会面带微笑的说记得点评给好评哦!可是今天人多了对待顾客的态度完全就变了,让我感觉之前的真诚都是表演出来的。
这里我要客观的说一下,首先从顾客的角度看,好评机制是他们考核的一个指标。所以为了KPI大家都会想办法获得好评,这个不是服务员的的问题而是管理体制的问题。
另一方面,关于服务的技巧和技能,对于快餐行业基本上服务的截止就是在顾客付费之后。等餐已经不属于服务的范围了,所以商家可能没有太在意等餐时候的服务,同时对于这种开放式的后台环境,可能也没有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品牌的代表。
我不能苛求这种快餐企业真的能改进多少,毕竟员工的工资在那里摆着,给多少钱人家付出多少服务。
但是我相信作为一个个体,你如何为他人服务,决定你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服务意识和心态,决定你会有怎样的际遇。尤其像快餐这种行业,哪怕是一个服务员如果做得好都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独特的品牌。
为什么很多北京人喜欢去固定的早点摊,不一定是他的早点多好吃,而是因为他远远看到你就提前给你准备好你常吃的东西,你走到跟前已经准备好了。他还能记住你的名字,家里有没有孩子,有没有老人,时不常的嘘寒问暖几句。我觉得这一点不是企业培训的结果,而是个人本身有很高的服务意识。
今天写的文字有点多,最后说一点就是所谓的服务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让对方感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