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能只差一个“行动力”。
《打开心智》这部分内容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提高行动力,果断行动,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去做重要的事情,不再拖延,不再怠惰。
作者把缺乏行动力情况分成三个模式:
1、威胁敏感(精神内耗):想保持专注力在工作和学习上,头脑中却不自觉的产生各种烦恼、杂念、担忧的想法。仿佛有一个黑洞,“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让我们难以挣脱,如蛆附骨。”
2、反馈缺失(短期诱惑):明明有很多事没做,就是提不起劲儿,只想追剧、刷手机、玩游戏。可回过神儿来又懊悔,荒废了那么多时间。
3、状态导向(过度准备):不是不愿意行动,只觉得还没有准备好,想等一切准备就绪再开始行动。
我们总能在这几种模式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拖延、怠惰、畏难,这是常态。其中有一个心理的底层原理就是”逃避“,逃避做”付出精力去动脑“的过程。但暂时屏蔽并不代表问题就凭空消失了,反而会加剧焦虑的情绪。心烦意乱,更不愿意去行动。
怎样才能从这种循环中抽离出来呢?
行动,永远是开启正反馈循环的第一步。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抽刀断水、斩断你凌乱的思维,把注意力调回到应该做的事情上。
所以,当你觉知到自己陷入精神内耗中了、在娱乐的短期诱惑中无法抽身了、一直在准备就是没有勇气开始的时候,告诉自己,立刻行动起来,什么都不要想。
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有从思想根源解决的,还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其中“最小行动法”我认为最简单易行,也是我一直在践行的。
最小行动法,很简单,就是从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开始,只怕这一步只是这件事的1%。
比如写作这件事,就是不愿提笔写,总是停留在脑海中构思的阶段,相信这是很多人遇到的问题。怎么办呢?打开电脑,从标题、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开始写起来,不必讲究措辞。哪怕这是一篇“烂稿”,也总比白纸一张要强,大不了反复修改。
可有了这个开头就大不一样,你会发现逃避模式转化成了战斗模式。原来停留在大脑里的糊涂的目标,变成了清晰可执行的行动步骤。关键是这个行动的第一步,非常简单易行,简单到不需要你动用太多的脑力资源。
就象王兴说的那句话“想起来全是问题,做起来才有答案。”有些事情不需要过度筹划,“当你真正去做事的时候,是感觉不到恐惧的。你会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拆解它,应对它,消除它,最终获得反馈和成长。”
并没有什么东西阻碍你,除了你自己。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