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在那遥远的地方

——谨以此献给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敬业奉献的援藏团队

                     

西藏日喀则市,距济南3800多公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但自从1994年我院承担第一个援藏项目——日喀则塘河水电站改造工程开始,西藏就不再那么遥远。援藏,20年间,山东和西藏早就情同手足,血脉相连;援藏,心血和汗水洒在这片净土上,留下了我们深深的印记。20年来,我院共承担了30余项水利、电力工程项目,先后共有百余人参加了援藏团队。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平时是我身边普普通通的同事,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是他们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他们发扬我院“吃苦耐劳、勤奋敬业、拼搏进取、甘于奉献、善打硬仗”的精神,汗水洒高原,心血留西藏,事迹感人至深。有的告别即将生产的妻子,有的竟没来得及和弥留之际的母亲见上一面,有的听到妻子意外流产的消息心怀愧疚,有的冒着生命危险涉水过河,有的10年期间在西藏外业工作的时间竟达两年以上……,他们为西藏日喀则的水利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为我院树立了良好形象和品牌。

回顾,是为了展现他们的风采,回顾是为了记住他们的艰辛,回顾是为了展示援藏的成果,回顾更是温故知新,使我们发扬援藏精神,更加努力地开拓西藏市场、奉献西藏水利。


一、令人自豪的“山东电”


我院20年的援藏,是从日喀则塘河水电站这里起步的。1994年7月,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我省承担了援建日喀则地区塘河水电站技术改造工程的任务。同年8月,省政府召开援藏工作会议,作出了立即开展对塘河水电站现场勘察的工作安排,多次专题研究并在全省范围内筹集资金,责成以省水利厅为主组织完成技改工程。我院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水利厅的安排,组成由沈家珠、张振民、姜福生、李桂兰、卢洪忠等参加的援建日喀则塘河水电站专家组,开始了首次援藏项目。专家组从8月7日离开济南到8月22日返回,历时16天,完成了勘察和汇报交流。1994年下半年,我院技术人员去西藏查勘汇报多次。现任我院副总工、我院西藏分院院长单既连,当时是我院塘河电站的设计代表,从1995年3月到9月和第二年3个月,一直在工地负责设代工作。回想起20年前的援助塘河电站的设代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艰苦,什么高原反应,什么吃住艰苦,什么寂寞孤独,都统统不在话下,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早日完工,早日发电,早一天让西藏人民用上经过我们援助而生产出的电,点亮生活,点燃希望。”经过我院设计和其他部门的共同努力,塘河电站终于在1995年12月10日发电。“塘河水电厂又发电了!”人们奔走相告,随着一声声惊喜的叫喊声,一盏盏电灯立刻发出光芒,照亮整个日喀则城乡的夜晚。随着塘河电站建成发电,过去电力不足常常限电而给整个城市带来的生活、生产和日常工作的不便也同时成为历史,因此,日喀则市民亲切自豪地称之为“山东电”,来自齐鲁大地的这片深情,使西藏人民深深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院精心编制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塘河水电站技改工程施工设计》获西藏自治区建设厅1998年年度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获奖人员为:沈家珠、姜福生、张振民、瞿潇、李桂兰、韩其华、刘祥高、卢洪忠、张源礼)。

我院老一辈水利工作者为西藏为我院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铭记。当时是援藏专家组成员、现已退休的李桂兰同志在《难忘之旅》中这样写道:

“这次西藏之旅,我们虽然瘦了,但却得到了锻炼,也提前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通过这次察勘,我深深地体会到:困难再大,条件再苦,任务再重,时间再紧,也挡不住我们水利战士的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西藏是我向往的地方,可我已老,如果我再年轻二十年,我会用我的热血和汗水浇灌这块圣土,但是现在我只能把你印在心底。我爱你,西藏!”

放心吧,离退休的援藏的老一代的先驱们!我们一定会握紧援藏接力棒,更加努力地去做好这项神圣的事业,把对西藏的热爱和奉献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二、妙手绘高原宏图


1996年10月2日,《大众日报》刊发了我院王新生采写的《妙手绘高原宏图  丹心寄齐鲁深情——记山东省援藏农业组的事迹》报道,它记录了我院第二次援藏的部分过程。参加人员有郝孝文、刘长余、齐春三、江崇安、张灿瑶、刘培华、刘景华等同志。全文如下:

9月12日晚,山东省援藏农业规划组载誉归来.他们克服了高山缺氧、基础资料缺乏的困难,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编制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夏布曲中下游流域农业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新的汉藏友谊之歌。   

应西藏日喀则地委、行署的请求,今年5月10日,省政府派出山东省援藏农业项目考察组,对日喀则地区的萨迦县夏布曲和康马县涅如两农业综合开发区进行了考察。水利是制约当地开发的最重要的因素。做好农业开发规划,水利应放在首位。为此,规划工作的重任交给了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7月28日,山东省援藏农业规划组进入西藏日喀则,他们不顾旅途疲劳和地区差异,查看基础材料,组织实施查勘。日喀则,海拔3900米,康马县涅如开发区最高4640米,缺氧量是内地的40%。规划组全体成员都头痛、脑胀。但他们心中牢记齐鲁8000万人民的嘱托,以实际行动弘扬孔繁森精神,做好援藏工作.时间紧、任务急,他们就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牺牲了所有节假日,常常工作到凌晨2点多。张灿瑶,这位56岁、投资估算专业的高工,他担负的工作量大,经常加班到凌晨两点多。刘景华工程师,由于高原缺氧、疲劳过度,得了急性高原反应、心绞痛,夜里送进医院,一出院便立即投入工作。规划组的同志们在搞好《报告》的同时,做好传、帮、带,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技术人员。

经过一个月的奋力拼搏,终于编制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夏布曲中下游农业综合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9月12日晚,规划组全体成员凯旋。他们带回了日喀则地委、行署赠送的四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信中对省委、省政府给予的无私援助,表示最真挚的感谢。赠给省水利厅的锦旗上题字:“科技先行,水利专家立新功;无私援助,齐鲁人民情谊重。” 

我院在西藏水利工程设计中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资料,水文资料很多地方几乎都是空白,这对我院的勘测设计来讲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单既连副总主要分管水工室的西藏项目。他多次赴藏,累计10多个月,数次带领大家前往各个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查勘、拟定方案指导工作。他勉励大家说:我们肩上的任务很重,要做到任务硬,骨头更硬;海拔高,境界更高!一定要做好做实设计工作。

西藏仲巴县马泉河水电站海拔4750多米,是目前我院所承担的西藏设计项目中海拔最高的。项目负责人杨克坤同志知难而进,深入现场,融入藏区,以智慧、务实的态度认真查勘现场。为弥补资料的不足,在勘测基础上,采取上网查找、参考当地另两座水电站资料的方式,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为保证评审顺利进行,他提前到达,陪同专家查勘现场,由于海拔超高,连日喀则当地的专家都发生了高原反应,但是我院项目组人员强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详细介绍了工程的设计情况,认真回答专家的各种提问,使项目设计顺利通过,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专家的好评。

 

三、日喀则有条美丽的河


我的家乡在日喀则

那里有条美丽的河

  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

美丽河水泛清波

——韩红《家乡》


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其支流年楚河交汇处。歌中的那条美丽的河,就是指的雅鲁藏布江,而我院在日喀则河道工程主要就是年楚河。2000年8月份,年楚河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水,应日喀则地委、行署的请求,省水利厅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立即组织专家帮助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当时我院规划室副主任、现任我院副院长齐春三作为专家组组长,带领以我院为主、全省抽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开展工作。专家组克服了灾后缺水、缺电和高原缺氧的不利条件,历时40多天,完成了《年楚河灾后重建方案实施意见》,受到日喀则地委、行署的高度评价。回济后修改完善编制完成了《年楚河干流防洪工程规划》,为年楚河防洪工程治理后期工作奠定了基础。紧接着年楚河干流防洪工程(我院援藏史上时间最长、参加人员最多、至今还在继续的项目)前期工作开始了。

现任院副总孔令法主任参加了这一项目,10年工作的主战场在西藏。10年中,他作为参加人员、项目负责人、设总和我院其他同志一起,先后共同完成了年楚河干流防洪规划、年楚河一期可研、一期初设、一期施工图、二期一批至三批可研、初设、施工图;雅鲁藏布江日喀则城区段(以下简称“雅江封闭”)可研、初设、施工图,援藏项目明珠湖、南木林灌区、城区景观橡胶坝可研,设代等工作。薛峰副局长赞叹地说:日喀则水利局没有不认识孔主任的!2005年孔令法主任独自前往日喀则,正值拉萨至日喀则公路整修,他一路食水未进、历经8小时颠簸才到日喀则。当时他的腿都挪不动了,是宾馆服务员把他扶到房间。由于恶心、头痛、饥饿、干渴,他全身冰冷。再喊来服务员、吸上氧气、吃上抗高原反应药物后,才勉强摆脱生命危险。

江崇安同志作为西藏项目的分管副总工自2011年以来多次进藏,本身血压高,加上高原反应,更是苦不堪言。2011年4月份,他再次带队进行雅江日喀则城区段防洪变更设计、年楚河三期可研评审及南木林县湘河灌区科研项目的进一步查勘,由于高原反应严重,他身体状况极差,但为了工作,他强忍痛苦坚持白天和大家一起工作,晚上去医院输水。就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敬业精神,他带领大家奔波多处查勘、评审,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此行任务。他这种敬业忘我的精神,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项目组的每一个人。

规划室张启振副主任服从工作需要,不讲条件,先后14次进藏,在西藏累计工作时间为1年2个多月。他做过年楚河防洪项目的设代、项目负责人、审查人等,可以说是在年楚河工作时间最长的。2002年10月1日到2月31日,这个时段氧气含量低,天干物燥,早上醒来,鼻子干得出血。在西藏最怕的和最容易得的就是感冒,因为感冒容易引发肺炎,严重者可以失去生命。由于工作忙碌、高寒缺氧,张启振也感冒一次,头痛脑胀、浑身无力、吃不下饭。他说:在西藏有“三个不知道”,就是吃没吃饭不知道,睡没睡觉不知道,感没感冒不知道。他也是一个老西藏,采访他时,他心中有个“账本”,谁在西藏多久,谁负责什么项目,他不几乎假思索张口就来。当初为了支持他去西藏,爱人为了照顾孩子,休了3年班。

规划室张立国工程师2003年至2010年去西藏11次,累计1年2个月,他于2002年大学毕业来设计院工作,第二年分到移民室不久,主动提出去西藏做设代。2003年4月,领导安排他去西藏担任年河设代,他虚心好学,做好服务。8月份主体工程开始收尾,但业主要求留下一人继续设代工作,当时的同志都想回去。张立国主动要求留下来,一直在西藏工作到11月底。提到这件事,齐春三副院长有些激动地对我说:“当时我在规划室当主任,我就对大家说,什么时候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觉悟?就是面对困难的时候,面对艰苦的时候,张立国同志就体现出了这种觉悟和风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了日喀则,为了日喀则美丽的河更加美好,他们舍弃了温暖的家庭,他们近乎刻薄地“虐待”自己,舍小家为西藏的山山水水贡献出他们的智慧和心血。雅鲁藏布江,请记住他们,年楚河,请永远记住他们!



四、这是爱的奉献


院党委书记刘绍清对我说过:“西藏的条件非常艰苦,对身体也有一定的损害。但是我们的同志都能够舍小家顾大家,在艰苦的环境下积极努力地去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我院‘吃苦耐劳、勤奋敬业、拼搏进取、甘于奉献、善打硬仗’的精神,这就是爱的奉献!”

水工室冯新权高工担任西藏日喀则年楚河生态橡胶坝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他4次进藏,累计近3个月时间,设计完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橡胶坝——被誉为西藏第一坝的日喀则年楚河生态橡胶坝工程。为完成这项任务,2010年9月底,他陪同日喀则地区水利局边巴书记带领的考察团,考察了我省小埠东、大汶河等橡胶坝工程。当时他母亲病重,9月20日吐过血,9月30日,病重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忙工作,回来再说。冯新权同志在国庆节期间陪同考察团去扬州橡胶公司的路上,得知了母亲病逝的噩耗,这对于孝顺的他来讲无异于晴天霹雳,恨不得插翅飞回济南。但为了工作,他强忍巨大悲痛,安排好考察团行程后才回济南处理家事。他眼睛有些湿润地说:“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我终生遗憾。但我相信,母亲知道我是在做一件造福西藏的工作,她不会怪我的。我会尽力建好这座坝,献给母亲,献给西藏人民。”去年8月份,在橡胶坝查勘评审期间,他不幸掉进阀门井,右腿摔伤肿了起来,但他坚持和边巴书记一行领专家看完三公里现场之后,才去医院治疗,圆满完成了橡胶坝的评审,然后又直奔郑州参加评审会,得到专家一致通过。

水保环评室付海燕同志作为我院西藏日喀则项目水土保持专业项目负责人,自2010年8月至今 14次远赴西藏开展工程查勘和项目评审汇报等工作,是我院赴藏工作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女同志。查勘期间,她和同志们克服高原反应和诸多困难,搜集资料,圆满完成查勘任务。在参与审查、修改主体报告的工作中,她同样表现出色。项目评审中,她多次一个人从容应对众多专家的苛刻提问。方案通过后,她按照专家意见加班加点进行认真修改,总是以最短的时间圆满完成修改任务。付海燕同志共完成西藏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16项,其中10项已报批。所负责编制的水保专项报告均获得一致通过,使主体工程得以顺利立项,得到了自治区水保局和建设单位的高度评价,也促进了我院西藏项目顺利开展,为我院赢得了良好口碑和荣誉。

水工室兰昊同志多次赴藏进行现场查勘、设计、评审。2012年4月,接到赴藏查勘通知时,妻子正值临产,正是最需要得到照顾的时候,但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他顾不得照顾妻子,毅然奔赴西藏,将灌溉20余万亩农田的灌区线路全部跑遍。他这样描述当时出发时复杂的心情:“我又要出远门了,只能待以后在家的时候多多弥补她们(指妻子和岳母)了。无情未必真豪杰,为了援藏项目,我只能把对家人的爱深深埋在心底,把自己献给高原。”同年7月,年楚河项目评审时,儿子刚刚出生不到两个月,因病每天腹泻十几次。当他接到赴藏的通知后,顾不得照料生病的孩子,踏上了赴藏的路。当时他自己因劳累已经感冒,也深知其中的危险,但为了使命和责任,他靠吃药顽强坚持,最终圆满完成了评审任务。

2011年10月下旬,我院项目组赴西藏参加年楚河干流防洪堤整治工程审查会。该季节西藏空气稀薄、干燥,大家普遍感到身体不适、高原反应强烈,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部分同志鼻孔出血。规划室孙德强同志在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的情况下,仍坚持参加审查会议并汇报设计情况。审查会后,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肺水肿,需要住院治疗。为了工程早日开工建设,项目组决定在现场修改报告,全体设计人员克服高原反应,连续加班加点。孙德强同志半躺在床上,手上插着针头,鼻中吸着氧气,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硬是不顾劝阻,在病床上完成了设计报告的修改完善工作,感动了周围所有的人。

2012年,规划室崔积家、鹿新高、闫永銮3位同志作为设计代表进驻年楚河雅江封闭和年河治理施工现场。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始终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努力做好设代服务。崔积家同志作为设计代表进驻西藏,不仅负责雅江封闭、年楚河干流防洪堤整治工程等项目的设代,还作为我院与西藏业主的桥梁和纽带,负责其他项目的汇报、打印等工作。他仅2012年春节前后就4次进藏。从4月12号至7月20号,他作为设代又连续驻西藏3个多月,100多个日日夜夜忍受着西藏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做好分内分外的工作。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赞扬。闫永銮是2011年来到设计院工作的一名“新兵”,2012年4月份到7月份去年楚河当设代(中间因考试回来一次),两次加起来140天,与业主和监理单位同住在江孜县一个乡的破旧藏毯厂,屋里四下透风,住宿条件简陋,伙食较差。后期因无交通工具只能徒步去工地,每天一个来回就要20多公里,早晨出发,傍晚回来,午饭在工地上解决。西藏的设代经历使闫永銮收获颇丰。他说:“我当设代很值!因为我从施工现场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是我的一笔经验财富;经受了艰苦的磨练,这又是一笔经历的财富。两笔财富,使我提升了自我,更加成熟、更加勇敢、更加自信。希望我院的‘新人’们挑战自我,勇于实践,不断提高。”

2011年5月,高峰副院长带队与日喀则水利局的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了详细的洽商,签订了《年楚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勘测设计》等多个项目合同。高峰副院长对我深有感慨地说:“这批技术援藏项目,既是一项勘测设计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我对援藏工作最大的体会就是,西藏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咱们去的同志都非常敬业,付出了心血和艰苦的劳动,树立了我院的形象,展示了我院的实力。”他又充满深情地说:“西藏是一个美丽圣洁的地方,到过高原的人,都能够略到蓝天白云的壮观景色。西藏的水利建设需要我们去参与、去奉献,我院的发展,也离不开西藏这个市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科学援藏、技术援藏,精心耕耘,收获希望。”

               

五、知难而进


我院承揽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县35KV及10KV高压线路设计,总长度300多公里。吉隆县35KV局域网工程,海拔高、线路长、环境复杂,是一块硬骨头。电气与信息工程设计室巩强作为项目负责人,在院副总工于国安的指导下,不畏艰难,2012年一年连续7次进藏(共93天),竭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另外全室先后有7人、19人次赴藏,参加现场查勘、项目评审及现场设代等工作。

西藏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4月是含氧量最少的月份,电气信息室专业技术人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以及对西藏的热爱,勇敢进藏去完成那些在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2年1月9日项目组接日喀则水利局紧急电话,要求12日进行农网改造设计评审。时间紧迫,只能由成都直飞日喀则。此时,项目负责人巩强身患感冒,邢晓明的妻子刚刚产后不到一周,可他们毫不犹豫,毅然坚持进藏。初到日喀则之时,施工概预算室的范素玲年近60,她和邢晓明高原反应强烈,但仍然坚持参加评审,耐心回答专家提问,从而使设计顺利通过评审。

同年2月16日吉隆局域网在拉萨评审,于国安副总不顾自己年龄大、身体不好,亲自带队进藏。他强忍高原反应带来的极度不适,解疑释惑,沟通交流,圆满完成了评审。

4月16日,电气与信息工程设计室巩强、邢晓明、牛会泽等和测量队李晓晨赴西藏日喀则吉隆县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外业测量。项目负责人巩强奋勇当先,带领成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作业区,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的外业工作。每天天刚亮他们去野外工作。一天几十公里的测量路程,使人筋疲力尽;强烈的高原反应,又使人头晕脑胀。大家每天仅带点方便面和咸菜,中午在藏民家里借点热水,匆匆吃完后马上又投入到下午的测量工作中。

35kV高压线路多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尤其是海拔5000米以上马拉雪山地区,山势险峻,起伏陡峭,为找寻一个测区内的平面控制点,选择高压线路最优路径,大家往往要在5000米雪线以上徒步行进甚至艰难爬行。马拉雪山常年积雪,最深处达一米以上,山体表面光秃裸露,风力极大。为测到一个在设计上极为重要的顶点,牛会泽同志咬紧牙关,艰苦爬行,之字形前进,历时一个小时终于爬上了5700米的顶点,选择了合适控制点,确保了工程质量。

时值雪后,盘山道上,蜿蜒曲折,皑皑积雪,泥泞难行,险象百出。平缓的草地中,危险也无处不在。一次,邢晓明和李晓晨在佩枯错湖附近测绘时,所乘车辆不慎四轮陷入泥潭。危急之时,藏族师傅及时打电话联系来汽车,才将工作车拖上来。当队员们身心疲惫地回到住处时,已是半夜时分……

经过20天的连续奋战,同志们成功地完成了外业测绘工作,取得了完整的数据,为做好设计奠定基础。此时项目组成员已疲惫不堪,迫切需要休整,而建设方要求在短时间内拿出工程初设成果。一到济南,成员们不顾长途劳顿和身体不适,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连续两个星期,不分周末,夜以继日,终于按时提交。

去年9月,吉隆局域网正式施工。电气信息室郑顺祥到现场作设代,进藏时他的孩子还未满月。在工地,他白天跟施工单位跑现场处理问题,晚上回到驻地还要整理一天的工作资料,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吉隆没白没黑地工作了一个多月,圆满完成了设代任务。

巩强对我说:“2012年年12月,日喀则水利局因急着招标要求我们紧急调工作量。为了不耽误招标进行,我们室全体人员加班加点到深夜,等我汇总完已是凌晨3点,此时虽然困倦不堪,但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坦然和轻松。在西藏山区复杂环境下设计35kv的局域网工程,经我院多个科室的共同努力,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

曾经担任省援藏项目日喀则市明珠湖工程设计总负责人、现分管我院西藏生产经营的院领导曹先玉说:“对于西藏工程,我们要从院里做好论证,严把项目质量关。院党委还将会加大措施,舍得投入,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减轻劳动强度,确保援藏同志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仔细考量,周密安排,提高服务意识,共同奋力开拓西藏市场。”                       

六、水利铁军


分管外业工作的董温荣副院长对我说:“我院岩土工程勘察中心和测绘中心所从事的是基础性工作,再雄伟壮观的工程的设计,都要以勘探和测量为起点,不然也就会成了空中楼阁。他们大都在野外作业,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但是大家从不抱怨,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艰险,排除万难,取得了高水平的勘测成果,令人敬佩!”

我院岩土中心先后承担了年楚河防洪堤整治三期工程、吉隆县35kv架空线路、吉隆县差那乡乃龙村草场灌溉工程、吉隆县贡当乡防洪堤工程、仲巴县马泉河水电站、南木林县湘河灌区等多个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岩土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优化调度,配备了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独立工作和协调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勘察项目负责人,先后派出陆海玉、刘猛、赵明杰、王俊鹏、郭庆华数十位同志赴藏工作,他们从不计较得失,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勘察任务。

陆海玉对工作尽职尽责,从不讲条件。2011年5月—9月份,先后2次进藏工作,在单位项目集中、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以一当十,独自承担起6个地质勘探项目。这些项目分散于南木林县、吉隆县、仲巴县等地,最远处距日喀则市区约13小时车程,海拔2900~5380m间,道路崎岖蜿蜒、沟坎连绵,时常面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险,且勘察项目多为线路,区内人烟稀少、交通和饮食住宿极为不便,只能以方便面、咸菜、面包等为午饭,加上环境陌生、语言不通,条件异常艰苦。但是他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周密计划,优化布置,克服种种困难,不顾工作生活条件艰辛,独自一人历时90余天,出色完成了6个项目的外业勘察和资料收集工作。

刘猛先后6次进藏,2012年3月,在得知领导交给的任务后,他顾全大局,舍下怀孕两个月的妻子,第一时间奔赴西藏。从3月21日-6月13日连续84天一直奋战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木林县湘河灌区勘察工地,其间还承担了海拔近5000米的仲巴县马泉河电站可研阶段补充勘察任务,并完成了我院在西藏的6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评审工作。湘河灌区渠道全线长200多公里,穿越山体、河谷等,为全面掌握现场地质情况,他和同事用近10天时间凭借双脚走完了全部线路。他爬上过灌区渠道经过的所有山脊,遭遇过泥石流的险情,时常在河道中涉水而行,就这样和同事一起,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艰苦环境更激发出他的工作热情,在不断战胜高原的历练中,刘猛业务水平和精神境界同时得到提升,其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个人。

2012年5月3日,这一天对他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那天他和同事一直在工地测绘、取样,由于工地没有信号,手机就放在住处。晚上回到住地,他打开手机一看,有20多个未接电话,他赶忙打回电话。岳母心痛地告诉他:“你媳妇流产了……”此时,他脑子嗡地一声就坐在了椅子上,等听到电话中妻子的声音,他愧疚地含着泪水说:“我……回……去……吧……”妻子理解他的心情,也更能体谅工作离不开自己的丈夫。她体贴地劝道:“事已至此,你回来也无济于事了。”并安慰他说,“我自己没事,孩子以后还可再要的,你还是在工地干完再回来吧……”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此时,刘猛的泪水早已夺眶而出了。他把悲伤埋藏心底,第二天又继续去工地,直到工作圆满结束才迫不及待地赶回家里……

感谢你们——那些英勇的地质队员身后我们还不熟识的默默奉献的家人!正是有了你们的识大体、顾大局,正是因为你们的理解、体谅和担当,用自己的单薄之躯,承受着家庭的千斤重担: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后,还要独自赡养老人、照看子女,操持着家中的衣食住行,忍受着夫妻分别的思念之情……。正是因为你们的双倍付出,才使得他们能克服千难万险、心无旁骛地安心工作。

2012年3月至6月,赵明杰和王俊鹏负责物探工作。由于物探设备只能在水里测,他们为了确保精度,长时间在河道中涉水而行,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湘河80多公里,就是靠物探雷达人工拖着测管线拖出来的。5个拦河坝,必须下水测量横剖面河底的情况。在西藏特殊环境下,我院探索运用物探与地勘相结合的方法,这既解决了高海拔地区难以地勘的局限,又能够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据初步核算,2012年3月—6月间,赵明杰和王俊鹏利用物探方法替代了60%的地勘工作量,节省成本近100万。他们的艰辛付出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同时也为开拓西藏市场做了有益的尝试。

刘猛多次参加地勘报告评审,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一到评审,地质专家称赞说:‘地质报告编写得非常好,做得非常到位。’每个项目最终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表扬,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岩土中心领导的关心使大家倍感亲切和温暖。刘猛深有体会地说:“在西藏,邓(继昌)主任一天早晚各一个电话,询问身体和工作的情况,比我们都关心西藏的天气预报,提醒说,那里下雨了,下雪了,降温了,要大家注意保暖。我们感到领导就在身边,心里很踏实,也热乎乎的。”

王俊鹏2010年来我院,他勤于学习,善于钻研,是一个复合型人才。2012年3月进藏,当时高原反应特别强烈,下飞机到宾馆后,就吐个不停,最后吐黄水,走两步就蹲下吐。“当时也很害怕,因为西藏的县医院有时没有人,仲巴到日喀则要12个小时。”王俊鹏说,“但是我又想,跑这么远来到西藏,什么活也没干就被抬回去了,多丢人啊。为了工作,我要坚持到底!”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他发挥出一专多能的巨大优势,一个顶俩,在西藏既配合赵明杰做物探,还独自一人用30天完成了马泉河补充勘探项目的一部分工作。刘猛这样评价他说:“一个刚来的学生有这种觉悟,不讲条件,能在那个地方待得住就是好同志,更不用说踏踏实实干活的事了!”

王淼是山东海洋大学物探专业研究生毕业,在岩土中心工作两年,不仅业务进步快,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地质人员有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他工作特别能吃苦,现在是岩土中心年轻的业务骨干。本次去西藏肩负着地质和物探双重任务,他是第一次进藏,当地气候恶劣、环境复杂,他坚持地质测绘、物探及地质记录工作,极度的缺氧使他嘴唇变成紫色,在一般人走路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还要背着设备进行物探工作,充分体现了年轻地质人员钢铁般的意志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去年10月8日,院领导听取了马泉河水电站初设汇报,要求尽快安排进场勘察,岩土中心研究布置勘查工作。刘猛根据安排立即联系西藏的钻探队伍,11日,刘猛、王淼两位同志带着物探设备入藏。一到拉萨待钻机设备调配好,马上启程去900公里外的仲巴县。这里海拔4500多米,氧气只有内地的60%。但他们不顾高原反应和缺氧的困扰,立即投入钻探工作。为了河道中心和右岸勘探顺利进行,他们组织工人花了三天才搭起了一座简易桥。天气越来越冷,干活的时间越来越短,进度也相应缓慢。11月7日一场大雪降临,夜里温度已是零下十几度。架桥的管架经常被厚厚的浮冰冲得摇摇欲坠。清理浮冰和搭建管架又占用了大量时间。为了工作,他们经常在工地吃大锅饭。   

空气干燥,氧气稀薄,野外奔波,身心劳累,加之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刘猛和王淼先后得了感冒。当地医院条件差,吃平常的感冒药,感冒好得很慢。但他们表示,不管条件怎样艰苦,一定要坚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日喀则水利局局长赞扬他们的工作说:当地的水利队伍早就收队了,而我们山东院却能在这种条件下坚持工作,真是一只铁的队伍!

院副总、岩土中心主任邓继昌也多次入藏,去年11月18日下午,当谈到刘猛、王淼现在仍在西藏外业工作时,他动情地说:“他们这次是岩土中心西藏勘察最艰苦、最困难的一次,他们已经打破了禁区,创下了我院在西藏勘察时间最晚的记录!西藏野外施工早就在10月15日前基本停止了,而我们的刘猛和王淼到今天依然坚持野外工作,而且估计还要一段时间。在本月15日我院召开的马泉河电站专题咨询会上,刘院长对我再三嘱托:‘你一定要转告他们,我代表院党委对目前仍然在西藏坚持工作的刘猛和王淼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岩土中心先后还有王凤秀、李力伟、赵正国、侯敬民、初桂治、贾连杰、魏苏鲁等数十位同志参加了援藏工作。同志们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尽心竭力做好援藏工作,做到‘有志而来,有为而归’, 圆满完成了各项援藏任务,无愧于水利铁军的光荣称号!”12月初,刘猛圆满完成了马泉河水库补充勘察胜利归来。


七、挑战极限

           

我院测绘中心同样是一支以外业为主的队伍,他们是水利前期工作的先头部队,工作可谓最困难、活动范围更大——别人可以不去的高山,他们得爬;别人可以不去的急流,他们得闯!张宝福是一名老同志,2001年西藏年楚河测量项目中,所有控制点都在最高的山顶,其中有一座在净高300米以上,在内地可能不算什么,但在西藏那个环境里,的确是一种身体的考验。他爬山完成工作下来后,浑身大汗,劳累得两条腿不住地颤抖,身体已经到了极限。极限,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禁区了,只要工作需要,再难的路,也挡不住勇士的脚步,再高的山也挡不住雄鹰的翅膀!多少次蹚水过河,多少次披星戴月,多少次披荆斩棘,多少次激流勇进,他们是无畏的勇士,是矫健的雄鹰,不惧艰险,战胜挑战,去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赵曰瑕副总先后三次赴藏,2001年他作为测量队队长,不顾自己年龄大,毅然身先士卒率队入藏。那时候交通条件差,20公里的路坐手扶拖拉机需4个多小时。7月份正值汛期,河水急速上涨,水流湍急,天气无常,早上寒风刺骨,中午烈日炎炎,下午有时大雨倾盆。面对困难,赵队长天天在现场指挥并与队员们讨论作业方案。晚上不顾劳累,还参与数据处理,每天一道工作到凌晨3点,天亮后又要开始新的工地。2002年和2005年又两次赴藏,后一次在西藏因工作劳累、天气寒冷引发感冒,他边打点滴边坚持工作。

王成华从2001年到2012年十一年里8次入藏,累计在西藏工作时间两年多,是我院迄今为止在西藏野外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职工。他从2001年到2012年一直担任测绘中心西藏项目的负责人,具有丰富的西藏工作经验。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面对困难总是冲锋在前。其中2012年3月到6月连续在西藏工作116天,历尽艰辛。每次测量都背着20多公斤的仪器设备,翻山越岭,道路难行。午饭就是方便面加火腿、咸菜。由于长期吃方便面,“最后吃得看见方便面就恶心,实在吃不下去了,就和藏民换糌粑。”王成华无奈地告诉我说。有一次到湘河最上游的一个乡测量。由于泥石流阻断交通,他和队友被堵在里面困了6个多小时,回到住地已是凌晨两点十分。2001年年楚河测量河底高程时在民工下水被冲跑后,王成华自告奋勇跳进水中,也被冲出100多米。最后他拄着两根竹竿站稳,在雪山融化的只有10℃左右的水里工作了40多分钟,得到了河底的第一手数据。测量工作最辛苦的就是到山上“闭合平面高级点”。在2011年5月份作湘河灌区基本控制时,4公里半的路程,他靠手持仪指引方向,从早上4点半开始爬山,翻了7座山头,到中午11点50分,经过近7个半小时,才找到近6000米高程的重要的控制点,他已是疲惫至极。2012年带队去西藏,由于长期高原工作,风餐露宿,肠胃受损,出现便血症状,他坚持任务完成后才回内地治疗。为了西藏的工作,2011年儿子高考、2012年73岁的父亲膀胱癌动手术都未能回来。他也非常内疚,耐心给家人解释,最终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测绘中心副主任李晓晨是测量队的一名年轻骨干,近两年先后3次到西藏工作。在藏期间,白天完成野外数据采集,晚上积极完成内业数据处理。2011年8月,在日喀则市仲巴县进行GPS卫星静态观测时,他带着测绘仪器爬上海拔4970米的拉巴山。从山下到山顶相对高度为400米。一路高原反应强烈,往往是走上十几步就要停下大口喘息。他用了4个小时,强忍着头晕和胸闷登上了山顶找到了国家测绘标志,并架好仪器观测,使整个测区的坐标质量得到保证。当观测完毕下山时已是繁星满天。为提高效率,他努力进行科技创新,在日喀则南木林县、吉隆县和仲巴县的工程项目中采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1:5000数字化成图,此项技术是我院在援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上的一次突破。

王恒2012年在西藏作为湘河测区分项负责人,白天和同志们一道测量,晚上主动加班加点处理内业数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王恒由于劳累过度引发心绞痛,不得不回医院检查,经过简单的吸氧处理后,第二天一早他又随大家一起外出测量。有一次王恒与蔡强等在湘河入雅江口处测量时,艰难地穿过必经的荆棘丛,收工时夜幕降临,道路也看不清了,经过漫长的7个小时才走出这片荆棘丛,晚上10点半了才坐上车,等回到住处已是夜里11点多了,但王成华和大家还一直等着他们回来才吃饭。蔡强后来对我说:“我们俩当时非常感动。这个大家庭,令人好温暖。”

2012年4月蔡强在湘河灌区南木林测纵断时,渠道在山腰拐弯的地方,必须要实地测量。他爬了几十米上去,测完了却找不到下去的路,最后在大家的指引帮助下,才安全下山。去年10月11日,他和刘猛、王淼等一起去西藏做马泉河电站勘测。11月1日蔡强完成测量回济。“这次比六七月份难多了。如果不是刘猛他们搭的桥,跨河涉水绕过去得半天,测回来得晚上了。在西藏工作要提前计划好,先从哪里开始,干到什么程度,遇到问题只有靠自己多想办法解决。”他对我说。

张国卿在孩子刚出满月的时候,接到援藏任务,他毅然背上行囊,告别自己的妻子和刚满月的儿子,带着对孩子深深地愧疚与爱恋踏上去西藏的征程。

于钦、张亮、楚海三位同志是2012年去西藏的年轻同志,初次进藏,未及适应当地气候,便出现了严重的感冒、发烧症状,在医院打了3天吊瓶,临行时医生再三叮嘱多休息,但他们第二天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繁忙的外业生产中。为节省时间,赤脚蹚过冰凉刺骨的河水到对岸测量是一种常态。水准测量时,为了减少线路长度,提高测量精度,张亮等一天涉水10余次,为了搀扶别的同志过河,他多次滑倒水里,衣服、鞋子全湿透了,鞋子冻成两个“冰窟窿”,双脚套在里面,苦不堪言,但仍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测绘人员不仅在身体上挑战着各种极限,在西藏地区基础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在技术上更是攻坚克难,他们应用当今领先技术并结合实践经验,解决了高原地区高斯投影变形较大的难题,利用遥感技术实现了地形图的内业制作,尽可能地降低了野外劳动强度,缩短了工期。

2012年8月4日,在我院半年总结会上,当刘绍清书记看到测量队王恒等同志在西藏恶劣环境下还笑容灿烂地野餐的照片时,禁不住声音哽咽、潸然泪下。他多次提到这件事,并对我说:“我们的同志去援藏,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不讲条件,迎难而上,奋勇拼搏,不辱使命,他们是我们院最可爱的人,要很好地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我们全院职工都要以他们为榜样。”

幸福这两个字,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而作为一位援藏人,我院测绘中心主任刘文国是这样诠释的:“作为一个水利测绘工作者,当我院规设人员在我们的测绘成果上描绘出一幅幅西藏的宏伟蓝图的时候;当这些蓝图变为现实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因我们的汗水而变得更加美好的时候,当年那些痛苦和磨难已经渐渐远去。我们心中此时涌动的是成功的喜悦、奉献的自豪和我们幸福的回忆!”

                 

八、高原奇葩


2010年,省水利厅援藏干部、日喀则水利局副局长薛峰根据日喀则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需求,邀请我院去日喀则建立试验室。尹起亮副院长带队经过考察与当地水利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

2011年7月,我院试验中心派张勇去日喀则着手建立试验室,填补日喀则水利检测的空白。第一次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雪域高原,从吃住到工作,全都需要自己计划安排,这对张勇是一个考验。到日喀则的第三天,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老水利队的位置,开始了试验室的规划建设筹备工作。不久,严重的高原反应如期而至,恶心呕吐、胸闷头晕,经过输液,缓解了症状。病愈之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了试验室建设中去。有时忙了就泡方便面凑合一顿,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将日喀则第一个水利试验室建设成型,为我院在日喀则的水利检测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日喀则,双腿就是交通工具。两年时间里,张勇为了工作走遍日喀则的大街小巷。为了完成注册,他跑遍了日喀则工商、税务、质监、银行等部门,有时一天要跑好几趟,准备试验室的注册资料,同时还要到拉萨自治区水利厅备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顺利完成了名称核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的办理以及自治区水利厅的备案工作,同时得到了日喀则地区行署及水利局的一致认可。

从2011年试验室的筹备建设到2012年的试运行并申请资质,再到2013年的正式运行,张勇在日喀则呆了两年多。两年里,在院及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试验室步入了正轨,为当地水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张勇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忍受着了缺氧的考验,为西藏分中心的筹建和注册做出了贡献。

陈希歌去年5月份接替张勇负责西藏试验分中心工作。虽然西藏分中心自2011年就挂牌成立,但大部分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为尽快掌握日喀则地区水利工程的真实情况,进藏后,他克服高原缺氧带来的不适,积极与地区水利局领导和质检部门沟通,对地区内十几个县的水利局及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走访和了解,与工程相关单位负责人促膝交谈,了解他们对水利工程试验检测的需求情况,倾听他们呼声和建议,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促进了试验中心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做好检测工作,他带领张宪凯、刘波两位年轻试验员,积极学习相关规范、规程,以适应高原环境下试验项目的检测工作,并在园区领导的支持下,尽量更新完善西藏试验分中心短缺、陈旧的设备,提高了试验水平和工作效率。

去年5月初,应萨嘎县水利局的邀请,陈希歌和同事们携带试验设备从日喀则踏上了单程500多公里的萨嘎县。沿途山路崎岖多弯,还要翻越奎拉山等海拔在5600多米的多座大山。早上9点出发,到工地已是下午5点半。他顾不上路途的劳累,带领大家扎进工地。桥墩四周的河水冰凉刺骨,站在水中,脚趾阵阵疼痛。检测结束已是晚上10点多,在下山的路上,他们乘坐的车不幸抛锚,只得走回工地。海拔5300多米的山上,夜晚气温达到零下10℃。在草席围成的项目部里,他们吃了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在冷风嗖嗖的草席里和衣而睡。环境的艰苦,却更坚定了他为藏区水利工程检测事业而服务的信念。他说:“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寂寞,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奉献和壮美。即使初来藏区,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挫折,我也未曾有过怨言。因为我明白,家乡亲人和领导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谈到西藏试验中心的建设,产业园副主任姚学健说:“院领导对西藏试验室的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也非常关心在西藏长期坚守的同志,分管西藏生产经营的院领导曹先玉曾两次去看望大家,并与当地水利局领导沟通交流,有力地促进了西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又说:“在我们产业园,不论是省内还是西藏工作,每一个人既要做好生产,更要做好经营,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西藏分中心的工作刚刚起步,但我院在西藏检测市场的前景一片光明。相信他们,他们是高原的奇葩,就像西藏的格桑花,那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普通的一种野花。她杆细瓣小,看似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


九、挺进西藏

   

援藏20年来,我院取得了多项成果,得到了省政府、省水利厅和西藏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评价。我院《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塘河水电站技改工程施工设计》获1998年年度西藏自治区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西藏日喀则市明珠湖工程设计》获2009年度山东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去年7月19日,我院召开2013年第7次院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西藏项目工作。会议听取了有关部门和同志关于我院赴藏工作取得的成绩,目前承揽工程项目进展、日喀则水利工程检测中心建设及运行情况的汇报,达成了进一步开拓西藏市场的共识,达到了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

刘院长在会上强调指出:“对西藏市场来说,我们要顺势而为,决不能逆势而动,要增强开拓‘三外’市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凝心聚力,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真抓实干,一定要把我们院在省外市场特别是西藏市场维护好、开发好,为我们院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院党委书记刘绍清在会上讲了对西藏生产经营的战略思考,指出:“我们院有良好的传统和过硬的作风,有‘吃苦耐劳、勤奋敬业、拼搏进取、甘于奉献、善打硬仗’的这种精神,有大家对设计院美好明天的共同向往和追求。我相信,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挺进西藏,西藏的项目会越做越多、越做越好,每位同志都会为我院富强、和谐、民主、文明的共同愿景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我院援藏团队,是一个团结协作、几代水利勘测设计人奋发进取的的群体。他们是重情义的山东好汉,干好一个工程,诚交一方朋友,打造优质品牌;他们是一支技术援藏的水利先锋,传播智慧,挥洒汗水,播种希望;他们是一支水利铁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西藏是令人向往的净土,人民淳朴,风光壮美。我们割舍不下20年心血浇灌、情牵梦绕的的美丽西藏,我们已把西藏当成第二故乡。去年9月经省水利厅批复,我院正式成立西藏分院。今年 3 月9日,我院西藏分院正式挂牌,同时承揽了5个项目。我们要继续去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去开拓西藏市场、建设大美西藏、书写新的辉煌。日喀则,在等着我们,年楚河,在等着我们……

那首乌兰托娅《我要去西藏》的令人心醉的旋律正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在耳边、在心中回荡:

佛光穿过无边的苍凉

有一个声音幸福安详

清晨我挥动白云的翅膀

夜晚我匍匐在你的天堂

…………

我要去西藏

我要去西藏

仰望雪域两茫茫

风光旖旎草色青青

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

…………


                   

                                       




作者:王新生

单位:山东的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地址:济南市历山路121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987年,父亲从山东大学毕业,那年他刚满24岁,风华正茂。一毕业,就被分配到聊城下面的一个水利单位,做了一名材料...
    周小咬阅读 853评论 2 7
  •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https://www.jianshu.com/c/da968ae2d498] 上榜絮语...
    张成昱阅读 719评论 0 12
  • 1、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加强立法和法律监督,如香港问题,公共卫生、国家安全领域等 2、走高...
    结构化思维阅读 508评论 0 2
  • 十点到四点,退休人员作息似的,冤枉。 昨晚下班快七点,肚子饿了的,去超市买菜时,又在重复历史问题,吃啥呢? 突然想...
    Anna店长阅读 54评论 0 0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5,685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