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书,为何还是过不好人生?

人的知识分为显性和隐形两种,难的是将自己的隐形知识提炼为显性知识,而更难的是如何将他人的显性知识转变为自己的隐形知识。我们读了很多的书,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将书中的知识和道理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反思,没有真正地学会在生活中去应用它,让它为己所用,那么注定,那些书中的文字终将化为一闪而过的碎片,遗落在记忆的海洋里。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在读书方式上带给我不小的触动和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


TIPS 1:为什么要学习拆书帮知识

曾经听过一句话,“从书中去汲取知识的养分,是我们学习人生最笨的方式,却也是最快的途径。”我们和一本好书的相遇,有时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知音闺蜜和人生导师,能给人启迪让人警醒还能疗伤治愈。

可是,爱读书≠会读书。

以我为例,我算是一个比较爱读书的人,每每读到书中有共鸣或有帮助的词句,总是要么划线标注,要么把它记到我的笔记本上(现在复制到印象笔记里),要么会联想到其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片段沉思片刻,然后......也许半年或一年我会再想起它,也许永远不会想起!

有人说“你读过的书都蕴藏在了你的气质里”,可是对于当下“功利”的我们来说,更希望的是,当读完那些实用性和理论性的书籍时,不光能读懂,还能让它为己所用,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思维方式也好、生活习惯也罢,真正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实质的改变和影响。

那么,怎么办?

试试拆书帮知识!


TIPS 2:4个学习理论

1.学习螺旋:体验—反思

在希伯来语中,智慧(Hokma)的定义是:有技巧地将知识适当地应用在生活中。因为智慧植根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得到发展。只是读书是没用的,能够很好地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才是智慧的体现。

因此,先有经验(体验),然后反思,再应用于生活(体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学习螺旋:体验—反思—体验—反思......

学习者拆为己用=体验+反思

2.帮助记忆的方法:联系自己

记忆分为3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大量的重复可以把信息存储到长期记忆中,但这种记忆却无助于实用类的学习。因为只有经过意义学习和推敲而存储入长期记忆的过程,才能改变学习者的学习。

举个例子,当你需要记住10种不同的笔记本电脑的型号和细节时,你应该怎么去记忆呢?一个方法是,把时间平均分成10份来分别记忆10种笔记本电脑的特性;另一种方法是,先挑出一款自己最喜欢的电脑型号,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去研究它的所有细节,然后再把其他9种型号的各个细节分别与之对比和联系。

显而易见,第二种方法的记忆效果是最好的

3.专家思维:解决问题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Sternberg)说,专家和新手之间最基本的区别,可能是专家能够把更多的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

因此,同样学习一个新知识,新手可能会说“啊哈!我记住了!”而专家则会说“对呀,我的那个问题就可以用这个办法来解决。”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多多模仿专家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比待问题自己爆发再解决要更容易、效果更好。

4.学以致用的两种方式:扩张和重构

研究发现,成人学习是强调实践的,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而“学以致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扩张、一种是重构。

比如,为了准备找工作,某人找到一本关于求职的经典图书《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然后从中学到很多写简历和应付面试的技巧,学会后去修改自己的简历并策划面试,这就是扩张式的学以致用。而还有些人,从书中得到启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写简历和通过面试,而是自己从来没有人生目标,也忘却了曾有的梦想。这样的读者可能在学习中改变从前的思维模式,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这是重构式的学以致用。

重构式的学以致用才是我们阅读者最重要的能力。所以我们通过阅读和拆书法,促使自己突破扩张式的思维习惯,在重构式的学以致用中改变思维习惯、强化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可以更包容、更睿智、更创新,更好地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

TIPS 3:便签读书法

查尔斯•汉迪说“知识虽然是基础,但随时可以抛弃。要学会将推理应用于个人生活。”

便签法的目标:提高实用类图书的阅读效果

基本原则:阅读的目的是应用

阅读工具:3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 1支笔

笔记内容:三类笔记(I、A1、A2)

第一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类拆解(A2):以后我怎样应用

操作步骤:

第一步:确定要读的实用类书籍,明确阅读的目的是为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

第三步: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先判断这对自己是否有用,如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四步:拿一张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五步:回顾自己有无类似经历或见过类似情境,拿一张A1便签,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第六步:结合读到的知识(观点/建议/启发)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可以如何运用。总结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笼统的,写在一张A2便签上,贴在相应位置。

第七步: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指示标签,以示提醒。

第八步:用此法读完书后,将所有的A2便签拿出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改变行为。

注意事项:若原知识简明易懂,则可以不用I便签,只需在原文上划横线标注就行;写的内容尽量控制在一张便签内,在A2环节中如果想到3个应用点或行动计划,就写3张A2便签。

举个例子:

我从书架上拿出我七年前读到的一本吴淡如的《时间管理幸福学》,随手翻到P162页:“适时拒绝总比做不好来得好”。

I:(理解原文)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原则和选择,时间就会被“他人的意愿”侵蚀。

A1:(联系自己的体验)两个月前,领导安排我参加一个全市的XX主题的PPT演讲比赛,被我拒绝了。因为虽然对于PPT和演讲我都不惧怕,但那个演讲的XX主题却不是我的专业,而且我既不擅长也不喜欢,更没有打算在此方向上有所研习。虽然顺利推脱,但拒绝的效果并不算好,而且后来我们选派的选手在比赛中成绩不佳,我也对此有些自责和内疚。

A2:(反思和总结)

拒绝的事项:让自己感觉很不好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私事(如他人的感情纠纷)、非专业内的事

拒绝的方式:如果真的不喜欢,就温和地说非你所长—提供另外的选择和名单—告诉对方在那段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事需完成;如果想做,但条件不合理,就争取更好的条件

拒绝的心态:不必内疚和自责,这个世界的任何事都不是少了你就不行。记住:坚定而温和的拒绝好过勉强答应却做得不好!

一书 一思维导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惠子 01 在彭小六的书中,了解到了RIA便签法、拆书帮。 一直觉得读书就是把它读完了就可以了,最多把好的句子...
    千惠酱呀阅读 702评论 19 19
  • 前面介绍了如何内化阅读内容的几个小技巧(你真的懂得读书吗?),今天我们介绍一个非常实用的阅读方法——拆书法。 关于...
    凌峰LF阅读 5,894评论 1 19
  • 四月份在进行主题阅读,连续看了好几本与“阅读”相关的书籍,每本书都在刷新我之前对读书的认识,特别是赵周老师的《这样...
    大小简阅读 471评论 0 0
  • 青色闪电将透着浓郁墨色的乌云撕裂,倾泻出滂沱大雨,乘着低吼的狂风四处冲撞。 雨总是义无反顾的冲刷着人世间的污垢,表...
    疯狂的黑色幽默阅读 738评论 6 6
  • 是我不够好 没机会陪你走完漫漫人生 时间会让我们渐行渐远 慢慢在对方的生命里消失 连当时的爱恨都遗忘的一点不剩
    煙雨如夢c阅读 44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