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吃货,导航系统是根据馆子分布确立的,脑海中朋友定位是根据饮食喜好分类的,而时间节气当然也是随着时鲜和节日食物来记忆的。
端午节,是一个印象里很多年没有过过的节日,作为一个台州人,对于六月初的印象,只剩下了吃,枇杷尚在,杨梅即熟,街巷皆飘着烘熟的薄饼的甜香,而这一切都终结在2013年同在六月初的高考。
今年,似乎大家更多的提起了肉粽和碱水粽,碱水粽其实我们家不常吃,家乡台州,粽子更像是一个代表过年的食物,因为总是在年节边上,外婆外公开始洗粽叶、浸糯米、腌猪肉,这时候的粽子是热闹的,甜馅有蜜枣豆子相伴,咸馅猪肉蛋黄共舞,碱水粽这时候总显得冷清了些。但是不经意间与外婆外公聊起碱水粽时,似乎里面还有着现在不再会有的一些记忆。
台州,地处浙东,海岸线长,还拥有多个岛屿,渔业资源丰富。今日,还有一个朋友跟我说翻开海错图都是她在台州吃过的东西。当听长辈讲起过往岁月的时候,不想吃的大黄鱼、抓不完的黄鳝泥鳅、蛤蜊、海蛎没饭吃才吃,都成了挂在嘴边的故事,其中就有今天的主角,在广东以及其他很多地区,碱水粽的原料主要是稻杆烧灰,而海边人民有别的方法。
拥有众多滩涂地以及近海资源的海边渔村,会将众多贝壳类(例如各种螺、蛤蜊、海蛎等)的壳堆成小山,一把火,将其烧成灰,这个灰加水,便是海边人家碱水粽的来源,这种粽子、凉了也可食用,不似白米粽会泛酸,且不伤胃,所以年后全家出游时,常可见各家各户带着凉粽当点心。
除此之外,百姓的智慧以经验累积,渔民不知道什么是化学反应,但是抓一把壳灰,加水,就能烫熟鸡蛋,是口耳相传的方法。
大量烧灰一定不止为了一饱口腹之欲。几年前在看一部讲古代工程奇迹的纪录片中,重墨着写罗马的混凝土,这种智慧在全世界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着,包括咱们古代的三合土之类,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也用自然赐予的资源努力的生存着,虽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水乡,但是海边人家无法靠夯土之类的方式造房,他们实践出了因地制宜的方式,上面烧好的壳灰拌上稻谷壳烧的灰,和上水,以及石头,成了最好的建筑材料,直到外公提及我才知道,我幼时玩乐的老宅子就是用的这种水泥,冬暖夏凉、抗台风完全没有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在这个土地上的事情,慢慢在消失,甚至归为沉寂,有机会,多跟家里长辈聊聊天,你所生长的土地比你知道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