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把康永哥写的系列书都看完,说实话台湾那边说话的顺序对我来说有点不习惯,没那么好理解.不过也并不妨碍我找到了很多好词好句,和一些好有哲理的话.然后作者很多话,都有点深奥,恕小女子才疏学浅,不认真思考真是感觉不出来其中的深意.简单来说吧就是没怎么看懂.️(此处流汗中)
或者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需要再花多一点时间去理解才行.
废话不多说,先把我觉得很有道理的话,摘抄下来,之后再慢慢品味吧.
字数有点多,哈哈,将就着看:
第一章:我们要互相依靠,而不是互相控制
A.每个人都是为自己活的。
只是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
很遗憾,如果讨人喜欢,却失去自己,那是情商最糟的状况。
失去自己,不管情不情商,就是最糟的状况。
情商的出发与归宿,都必须是自己,不然情商就没有意义。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B.辨识情绪都从哪里来?它们来做什么?它们来了以后,我该怎么办?要把它们各自安放回去时,该放回哪里?这就是我建议的情商。
C.独处,是我们好好跟自己相处的唯一机会,借由所看、所读、所想、所问,一步一步地明白自己
D.分身. 在独处时,我喜欢请出我的分身。他可以陪我做这几件事:
我的分身可以观察到此刻的我,有没有在向我想要的生活靠近。如果没有,他可以问我:“怎么了?”“为什么?”
另外,在我很无力,快要撑不过去时,我会拜托我的分身,替我到一年后、三年后或十年后,去看看我的生活。
分身只要养成一个简单的习惯,不断地问我们这三个字:“为什么?”这样就已经很强大了
选好之后,唤出你的分身,让分身问你“为什么”,你试着回答看看。如果一下就卡住,那表示你根本不信这个大道理,你也不该为它起太大的情绪。
你可以更用心,去寻找更值得你信赖的、更适合你的别的道理,你会成为一个心中更“明白”的人.
第二章:“自己很抽象”,却也如此扎实与重要
A.对自己诚实,要做好一个人,当然要能够辨认当下的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从而渐渐了解自己,然后一步一步地,具备安放情绪的能力。这就是情商。
B.情绪
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向往着做自己,却有点无头绪,就从这里开始吧。
认识自己的情绪,进而认识当下的自己,然后就能认识长久以来的自己。
“自己”很抽象,但也如此扎实与重要。应该是最扎实,也最重要。
这个“自己”,是肉身与灵魂,而灵魂就是:回忆、想法、性格、感情。
C.表达情绪
爸爸妈妈对小孩说“你真的把我惹火了”的时候,爸妈是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是有情绪的,而且情绪很大。而情绪这么大的大人,紧接着责备小孩的下一句话,却是:“你这小孩为什么这么不听话?!”
责备对方“不听话”的意思,就是“我可以有情绪,但你不可以有。
这很玄妙,当光波或声波遇到阻挡,要不就折射,要不就穿透,可是生气骂人的爸爸妈妈,送出强烈的情绪波浪时,却要求小孩不能折射,也不能任其穿透,而是要求小孩“吸收”这些来自大人的情绪。
小孩不但要亲身体验爸妈的情绪,还要同时抹除自己的情绪.
好像很残忍的感觉.
幸好这件事我们可以自己练习,而且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开始,都能感觉到这样练习的收获:你越来越会安顿你的情绪,对重要的人懂得了在乎,对不相关的人也能不在乎
D.失控前,冷却一下
想要拖个几秒,让火热的东西冷一下,只要养成去摸一摸的习惯,就可以了
列出三项之后,看看这三项跟自己是否有关?跟自己无关的就算了,只看那个跟自己有关的品质。
比方这个讨厌鬼“逃避责任”,害你老是背黑锅或代擦屁股,这就跟你切身相关。
想象自己浑身结满了冰块,把脾气各方面全都冷却下来了.
第三章:“负面”情绪,跟你想的不一样
A.罗伯茨大法官演讲的完整意思是——只有当你遇上了不公不义,才会懂公理正义的价值;只有当你遭到背叛,才会了解忠诚有多重要;只有感到孤单,才不会把朋友当成现成的;只有遭到不幸,才会意识到我们有多依赖机会与运气。
他只是提供一个很好懂、但常被忽略的原则:没有黑影,你就感受不到亮光;没有黑影,你就会把亮光视为理所当然。
B.我们常说的负面情绪,就像这些不讨喜的角色,各有各的功能,各自在故事需要时登场,发挥完作用之后,就到后台去休息,等待下一次上场。
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所谓的负面情绪,就能体谅它们为什么没办法从你的人生舞台永远消失,也绝对不可以永远消失。
它们如果消失,你的人生戏剧就只剩一张单薄的海报了
没有负面情绪,怎么凸显正面心情的美好与可贵呢!
C.他的表现,其实就跟我们每个人一样:动不动就觉得无聊,同时又动不动就忘记我们都会死,一定会死。
死亡从不费事去跟我们解释活着有什么意义。死亡不在场的时候,我们一下抱怨无聊,一下抱怨挫折,可是只要死亡一欺近我们身后,在我们颈边吹气,我们立刻双手合十,觉得活着真好、善哉善哉。
但当它一走开,我们立刻忘记它来过,假装跟它很不熟。
死亡使活着有了意义,死亡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地证明了它自己的身价。
没有死亡怎么能明白活着的意义呢?
好词好句:我们一定会死,这是人生空虚感的最大来源,也是人生意义的最大来源.
好奇妙,对不对?
怎么想都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但只要一想到会死,忽然就一切都有了意义.
D. 不评断,已经成为非常困难的事。好像担心不发出点声音,别人就会看不见我们,直接从我们身上踩过去似的。
-放下评判每件事的习惯,弄明白很多事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有其意义.
把心力全用来评论小事的好坏,就没力气去在乎少数重要的事了.
干嘛要去评判别人,浪费自己的心力和情绪,安心做自己不好吗?..
情绪不用分正面或负面,只有我们看待这些情绪的态度,有正负之分。我们能够决定用什么态度,这就使我们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了。
E. 一个人,越能够面对“失去”,就能活得越好。
因为活着,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
一路得到,一路失去。
有办法面对失去的人,会成长。没办法面对失去的人,可能就渐渐枯萎了。
这些失去,一定会带来某种不安或震撼。能够由这样的不安或震撼中渐渐恢复知觉,摸索出接下去的方向,这就是生存。
F. 问“为什么”,会一步一步迈向绝望;
问“怎么办”,比较可能一步一步迈向希望。
鳄鱼叼走小孩的故事.
就是“失去”所带来的“得到”。生活必须一边失去,一边得到;一边成长,一边迈向死亡。
第四章:负面字眼,其实蕴藏蓬勃生机
A.愤怒,可以想象超能力,把它冰冻或者别的方法插上翅膀飞走.
关键是,如果你愤怒了,会造成很多不好的结果,完了还是要你自己承担后果,收拾烂摊子,何必呢?
B.自卑,没有人不自卑。
差别只在于,你有没有把自卑太当回事。
恰如其分的自卑,是一定要的啊.
做自己,还是理想的自己,
为了做奥运冠军还是月入四十万
C.情绪.
我有限的经验里,有助于享受生命的,是“乐趣”“喜悦”“宁静”“完成事情的成就感”。
快乐”与“幸福”,可能是刚刚那些“乐趣”加“喜悦”加“宁静”加“成就感”的、不同比重的组合。
其中成分,如果有助于“享受生命”,就很珍贵。
至于“悲伤”“恐惧”“后悔”这些不讨喜的情绪,绝对有助于我们体会生命,但有时会妨碍我们享受生命。
每个人对幸福和快乐的定义不同.
D.后悔,驱使你活出更好的人生
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但只要选了一边,就会后悔怎么没选另外一边。我们一边后悔,一边活下去,因为后悔形成动力与方向,驱使我们要把人生过得更好。
后悔不是绝望。后悔比绝望多了一样宝贵的成分——“后悔”里面,有“希望”。
E.空虚
“因为,无聊并不有趣啊,无聊不吸引。”我说。“我只是觉得做事比较有趣,动手做,才有机会把事情完成,就算是洗个碗、种朵花都好,起码比无聊有趣多了。”
很多人都想要乐趣,但很少人认真去找他的乐趣会从哪里来。
我们一定会死,这是人生空虚感的最大来源,也是人生意义的最大来源。
乐趣与责任感,是赶走空虚感的重要咒语.
别管你的压力、你的任务、你的付出、你的收获。也就是说,先别把自己当成主角。
先让自己当配角,或者,当观众。
很多时候,空虚感来自:努力了却毫无回报,念了书还是考不好,磕头了却还是没业绩,奉献所有却还是得不到爱。
努力都白费,一场空,顿觉百无聊赖、不如睡觉
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很多事,不是我们创造的,我们只是参与、只是成全。
别人创造了一个餐厅,你去消费,吃了他们的菜,添了他们的人气,你没有创造,但你参与了,也成全了这家餐厅。
但如果他们能看到沿路所参与的别人的人生、所成全的别人的人生,感觉就会不一样。
上学的过程,学到了关于友谊、荣誉自尊、群体生活等种种足以让我们探索自己的事;上班的过程,感受到了家庭的变化、时间的逝去、跟同事的合作或不合,更懂了人心与世界,也仍然学到了种种足以供我们探索自己的事。
“你不用对我道歉,反而是我要替大家谢谢你。你看我们每天沿路漏出来的水,让这么多本来长不大的小花小草,都长得这么好啊。
乐趣与责任感,是赶走空虚感的重要咒语
第五章,让山是山,让我们是自己
A.尽人事,听天命
那为什么别人的挫折,我们都这么认真地立刻指出原因,而我们自己的挫折,就都这么睿智地归咎于命运?
还是一样,偶尔练习把自己当别人看,会看见很多原本看不见的事吧。
自我妨碍”与“虚假期望”,都很耽误事,主要是耽误我们自己的人生进度。
勇于承认自己不足,很难吗?
幸福呢?幸福可省事了,幸福只需要“人和”——与人和、与自己和。而且最奇妙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与自己和”,就能“与别人和”。
成功的标准,没办法由我自己说了算。但幸福的标准,我们可以自己说了算。说穿了,幸福只建立在一件事情上,就是我们的感觉。
不是太好了吗?竟然有这么一样东西,足以支撑整个人生,却竟然只建立在我们自己的感觉上。
在幸福这件事上面,才华平庸者、不爱运动者、赚钱很少者、太瘦者或太胖者,得到的机会竟是一样的。唯一要求的,是学习与练习。学习面对自己的感觉,练习面对自己的感觉。
B.别学愚公移山,学会移动念头
自己身上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了:性格、心情、态度、观念,都可以改变,可以变得更明白、更舒缓、更恰如其分。
你不一样了,你不再人云亦云,不再把糊涂当豁达,不再轻易否定自己或别人……你在世上会找到新的位置。
一定有什么东西,是一旦我改好了,我就可以确实地感到如意;就算不幸改坏了,我也能慢慢去体会是哪里改坏,可以再想办法一步一步改好一点。
让山是山,让我们是自己。不是别人塑造的我们,而是我们塑造的自己.
想到的唯一东西,是改自己。
灵魂发问:你活成的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还是别人对你期待的样子?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觉得自在的样子?
康永哥说所谓情商,不是一味让别人觉得舒服,而是要让自己也能活得自在.
我的理解是大概只做自己就是高情商.永远不要要求自己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欣赏自己,愿意成为自己,做自己就是最美好的样子,这样子才不负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