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正纬》读起来不像前三章那么抽象,理解起来也容易。但是纬谶本身让人感觉迷茫。
《文心雕龙》前四章除了讲特定的原理之外,我以为是很好的文献学著作,为我们系统的讲述了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的流传情况。秦火之后,汉初有儒家经典的重建过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又有今古文之争,又有刘向刘歆父子的整理典籍。这样才真正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地位。当世讲纬谶之学的著作很多,但我以为顾颉刚先生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的第十九、二十章《谶纬的造作》、《谶纬的内容》两章对纬学的解释最为精辟。
在解释纬书出现的原因时,顾先生指出三条最重要的原因即:一,把西汉二百年中的术数思想作一次总整理,使得它系统化;二,是发挥王莽,刘歆们所倡导的新古史和新祀典的学说,使得它益发有证据;三,是把所有的学问,所有的神话都归纳到六经的旗帜之下。
我以为这尤其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孔子是反对“怪,力,乱,神”的,但是后世的纬谶却以“怪”,“神”为主。将经典引入另外的方向。经学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纬学思想依旧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也即刘勰提出的“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今经正纬奇,倍摘千里”。
同时,我也赞同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理论。此理论在史学领域适用,在经学领域也依旧适用。也即刘勰指出的“圣训宜广,神教宜约,而今纬多于经,神理更烦”。刘勰去古未远,其认识应该是符合实情的。他直接说明“经足训矣,纬荷预焉”。
后来隋炀帝又有一次焚书,主要是焚纬书。所以后世看到是纬书就很少,但是其思想却影响深远。
对于纬书价值,刘勰也仅认为其“事丰奇伟,辞富膏腴,无益经典,而有助于词章。”
真不知纬书的出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好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