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鲁迅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把家庭关系中的“父子”关系结合时下的环境做出了新的定义,明确了家庭教育的目的从“对孩子盲目的管束”到“完全解放自己的孩子”。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父亲的职责也有了新的定义:“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明确,“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已经深入每个家庭成员心中,作为父亲的职责就是“养家糊口”,努力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满足生活和教育的物质需求;母亲则成了完完全全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成了女人的必备技能,从生活起居到孩子的教育,让女人背负上了太多的压力。
我老公也是“养家糊口”的一员,长期在外地工作,每个月最多能回来一次,还是在周末。两个孩子每次看见他回来都高兴的蹦起来,大声喊着“爸爸,你回来啦”。
只要是老公回来,两个女儿再也不会要我陪,干什么事都缠着她爸爸,走到哪跟到哪,生怕一个不留神,爸爸就不见了一样。
宝妈圈里流传着一种说法,把类似我老公这种偶尔现身一次陪孩子的情况叫做“诈尸式”亲子关系,好像孩子的爸爸只是有时间了就陪孩子玩一样,完全不管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他们的观念里,陪孩子玩好,才是最正经的事。
那么,作为父亲,如何发挥他们在孩子的教养中的作用呢?为此,我翻看了很多资料和书籍,也请教了很多宝妈。
《中国父亲教养投入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一文中明确了父亲在孩子的教养中的参与程度和特点,抽取30为6岁以下的孩子的父母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对父亲在孩子的教养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做了总结:父亲不只是孩子的玩伴,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母亲无法代替的决定性作用。
父亲对幼儿的教养观念
父亲的职责
表姐的总是对她孩子的爸爸充满了抱怨,认为她老公从来就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在孩子在一起就是想尽办法陪孩子玩,仿佛玩才是唯一要紧的事情。只要一说到玩,父女两个就像变了个人,女儿变成了大人,孩子她爸爸变成了没长大的孩子。
用表姐的话说,就是“只要说到玩,父女两个一个比一个积极”。
其实,站在父亲的角度来说,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从大人身上模仿习得的,而陪孩子玩的过程就是向孩子展示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的过程。
孩子一般都比较崇拜父亲,加上父亲在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因此,孩子更愿意向父亲靠近。
每个父亲身上都具备母亲所不具备的气场和特点,父亲更在乎的是对孩子品质和心理发展的培养,也更能找到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父亲身为男性,天生具备着坚韧、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特点,而这些却是母亲所欠缺的。
父亲的育儿观念
拿我老公来说,她对两个女儿的态度是“只要她们两个能够平安健康,未来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养活自己就足够了,从来没想过两个女儿能够成龙成凤”。
在他看来,孩子也是人,是个有着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因此,不论什么事情都会和孩子商量,不管孩子能不能听懂,都得征求孩子的意见。
他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遵循平等公正的原则,不能因为她们是孩子就不在乎她们的想法,这样的教育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但是,同为父亲的小叔却不这么认为,他家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家教可以说是出了名的严厉。小叔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就是一定要立规矩,并且给孩子指出最正确的路径,免得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听话”。
他认为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分辨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有害。这就需要做父亲的给孩子指出明确的路径。“当孩子犯错时,必须要给予严厉的教训,让他们一次就记住这个教训,否则将来踏入社会可能会吃大亏”。
两个父亲,两种截然不同的育儿观念,但是,都表露出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孩子在母亲身上所感受不到的能量。
影响父亲参与家庭育儿的因素
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孩子的妈妈表示:“孩子的父亲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发展,不能经常回家,但是每逢假期或者周末不忙的时候都会赶回来陪孩子,也很体谅我带孩子的辛苦,但是,要是让他长时间在家里带孩子,他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
的确,现在的男性从初为人父开始,就好像置身于家庭育儿之外,却在千里之外要求孩子的母亲如何培养孩子,一旦让他们自己去做,又做不好。
究其原因,父亲在家庭育儿的参与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父亲本身的个人因素
家庭成员对于孩子的教养会根绝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所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父辈对孩子的培养态度,也就是育儿观念、育儿态度。
如果父亲生活独生子女家庭,那么对待孩子的态度就会偏向于民主化。
调查中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这么评价孩子的父亲,说她的老公是独生子,从小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家庭中,他的父母对他的事情也大都采用相对民主的方式沟通,因此,当他们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她老公和孩子相处的更像是朋友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做任何事情都会先跟孩子商量。
但是,当父亲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非常严厉的,那么就会与当下的科学育儿观念发生冲突。
比如:孩子的父亲小时候家教特别严,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受到自己父亲的打骂,长此以往,他就会接受“体罚教育”的方式,并且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虽然他自己很清楚体罚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还是会忍不住打骂孩子,事后又特别后悔,心疼孩子。
决定父亲对孩子教育方式的因素中,最大的因素是源于父亲所在的原生家庭对父亲本身的教育方式,这种来自上一辈的教育方式回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参与程度。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分工
对于“男主外,女主内”这句话肯定不陌生,从古至今,这句话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角色分工,强调了孩子的母亲在家庭生活中不仅要负担育儿责任,还要照顾所有家庭成员的饮食起居。这种家庭分工导致母亲在育儿参与中形成了相对“权威”的地位。
很多父母都表示,一旦母亲成为育儿的决策者,通常会对父亲在育儿活动中的参与度进行一定的限制和打压,认为父亲不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甚至只会陪孩子玩,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在我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妈这么教训老爸:“让你带个孩子都带不好”,“有你这么教育孩子的吗?”,老爸则是一肚子的委屈,始终想不明白,自己尽心尽力的照顾孩子,还是会受到老妈的指责。
从那以后,老爸几乎没有再过多的参与对妹妹的教育,都是老妈一手包办,任何人都不能插手。
当下的社会因素
现如今的社会充满了竞争,对物质的追求可以说是登峰造极,每个人都在拼命获取物质报酬用于改善家庭环境。一旦家庭中有孩子出生,那么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家庭分工,而男人通常承担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工作和家庭本来就存在时间上的冲突,才导致父亲不能及时参与到孩子的培养当中,长此下去,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教育中会逐渐淡化。
不仅如此,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已经不同于上一辈,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让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再受距离的限制,虽然父亲不能随时出现在孩子身边,但是也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增加孩子教育的参与度,能够让父亲更加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孩子沟通。
我老公也是如此,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和两个女儿视频通话,不管孩子们理不理他,他都会在视频的另一端跟女儿说话,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女儿也经常主动把自己当下做的事情告诉老公。
综上,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父亲的真实想法,不能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参与少,就否定父亲对孩子的关爱程度,换个角度看,说不定母亲做的不一定比父亲做得更好。
有关家庭育儿的建议
虽然父亲在很多时候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参与孩子的培养,但是,这些并不能成为完全放弃父亲这个角色在孩子培养中的作用。
美国耶鲁大学的学者们做过一项对家庭育儿的研究,结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拥有比母亲带大的孩子更高的智商,他们的知识储备更丰富,情商也更高,未来在社会中更容易取得好的成就。
虽然很多孩子的母亲觉得,孩子的父亲更多的是陪孩子玩,几乎很少正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正是通过陪同孩子玩耍和活动中传授的。父子活动能够让孩子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能促进孩子的求知欲。
那么,如何让父亲发挥“父亲角色”在育儿中的作用呢?
“养不教,父之过”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对品格的影响,父亲自身的育儿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品格发展。
因此,在父亲参与育儿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身的育儿观念合理的梳理,明确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给孩子最正确的引导,避免继承上一辈不好的育儿方式。
增加育儿的时间投入
家庭分工让孩子对母亲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父亲,导致孩子对父亲的教育不重视,也无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因此,父亲应该通过增加亲子相处的时间,培养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才能让父亲角色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比如孩子有遇到什么困难,如果主动找父亲帮忙,孩子的父亲心理会产生很大的满足感,这种参与感的需求是父亲带孩子的积极性的来源。
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的结晶,作为父亲,他们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有和谐的亲子关系,他们与所有的母亲一样,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对孩子培养的方式和内容不同而已。
我是90后静儿妈咪,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在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孩子教育、培养的路上一直在前进。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收藏,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文|90后静儿妈咪
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