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八佾篇第三
(二)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释义】
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举行家祭,祭毕撤馔之时,也命乐工唱雍之诗。先生说:“雍诗中说:‘四方诸侯都来助祭,天子仪容,那样穆穆地敬而美。’这在三家堂上唱来,有何意义呀!”
【感悟】
僭越必乱世
春秋时期的鲁国,由“三桓”联合执政,轮流掌管鲁国大权达三百多年。在此期间,三桓之间争权夺利,大肆扩张封地,私自建造城池,将鲁国国君玩弄于股掌之间,僭越行为时有发生。比如,季孙氏公然在家庙中使用天子礼仪,孟孙氏、叔孙氏也不遑多让,在祭祀祖先之时,演唱只有天子才能唱的诗——《雍》。
此两章都是孔子深斥当时鲁三家僭礼不当。
他们觉得这样做对自己肯定是有利的,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其僭越之举往往为他们的灭亡种下祸根。
张居正注解说,“人臣而敢僭用君上之礼,则妄心一生,何所不至。攘夺之祸,必由此起。”僭越其礼,必觊觎其位,祸事就要起了。
最典型的实例当属曹操僭越,以及由此引发的朝代更迭。
100多年后便被权臣刘裕效法。历史轮回的结果是,晋朝皇帝被废,刘宋建立。之后,萧道成、萧衍、陈霸先依样画葫芦,先后废掉了刘宋、齐朝和梁朝皇帝。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执政者的行为就是天下人的榜样。所谓上行下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