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角度,讲述从他当选到敦刻尔克大撤退到那一段历史。
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下台,于是推选了大家都不喜欢但是可以获得支持的丘吉尔上台。就这样,在1940年5月10日,乔治六世要求他筹组一个新政府。
丘吉尔在前往白金汉宫前自言自语:“Which self should I be today?”
面对“心怀鬼胎”的老对手,变幻莫测的战局,他该做一个怎样的自己呢。
1940年的夏天,德国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还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下一步,便是入侵英国了。
而此时的英国,三十三万士兵被困在敦刻尔克,内阁内首相受到政敌排挤,就连国王都无法给予绝对的支持。
绝路了吗?好像是的。于是丘吉尔暂时同意了通过意大利与德国进行和平谈判的提议。
又不是的。英国征用了861艘船只投入“发电机计划”,成功从敦刻尔克撤出了那三十三万人。
丘吉尔获得了国王的支持。他从最普通的英国民众那里,坚定了自己绝不议和,一直战斗的决心。
“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不管道路会有多漫长和艰难。”
跟随着影片的推进,就会仿佛回到学历史的时候——法西斯制造的恐怖阴云一直笼罩,令人不自觉地感到压抑与悲哀,而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会坐在那里庆幸,还好还好,会有这样的人物,坚定地带领本国的人民去抗击,用演说不断地鼓起人们的勇气。
写到这里会想起,希特勒也有他极具煽动性的演说。他们一个是疯子,一个是冒险家。幸好最后冒险家赢了。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in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e counts.”
于是民众的“Never”成了议会中的“Hear”。至暗时刻将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