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人际交往是这场修行最重要的课题。
在小红书上,我看到一个博主讲述自己是个i人,极度社恐。
跟人社交时,这位博主说他有时候大脑空白不知说什么,有时候觉得自己不该这么说,有时候要花费十几分钟去斟酌怎么回复更好。
在评论区里,有很多人纷纷表示赞同,还有人感觉到自己的语言能力退化了,说话都不利索。
其实,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可怕,之所以害怕社交,是因为你对社交的认知还不够。
01.非暴力沟通思维
你是否遭受过语言暴力或者对别人语言暴力?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语言方式都会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
“你这么傻的吗?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我就知道你这个都不会,你以后还能做成什么事。”
“你看看别人家洗衣服做饭的,再看看你从早睡到晚。”
……
你曾经遭受的这些语言暴力或许让你遭受精神上的创伤,或许让你恐惧跟别人社交。
《非暴力沟通》一书说,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以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也是非暴力沟通的底层逻辑。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有不同的价值和生活方式,但作为人有共同的感受和需求。
非暴力沟通反对语言暴力,它致在让爱融入生活。
学习非暴力沟通,虽然无法阻止别人继续使用暴力语言,但是能让你不再关注说话者的“暴力”语气,而是说话者背后的需求。
02.习惯性逃避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当面对喜欢的人,你有没有意识到两个自我,一个表现得积极,一个想逃避,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你跟人说话是会害羞紧张呢?
你内心特别渴望跟人交流,却习惯保持被动沉默,这又是怎么回事?
……
无论害羞紧张,还是被动沉默,这都是你的防御机制,逃避问题的方式。一次一次的逃避就会变成习惯。
遇到挫折时,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让一切变得顺利起来,可挫折总在下一个路口悄悄等待着你。
习惯性逃避的你应该要明白,麻烦会因为你暂时逃避而凭空消失吗?
当然不会,只有学会刻意面对,迎难而上,你才会感受到人生真正的快乐。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
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就表明你已经战胜了一半的问题。
没有一个人是能离开人际交往这个课题的,亲人、爱人、儿女、朋友、同事、陌生人……我们都要学习去如何跟这些不同身份的人去交流。
当从i人慢慢转化为e人时,就如一条久晒沙滩的鱼重返大海,如久拘笼中的鸟放归山林,你是快乐而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