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块我们聊的是如何应对那些耗损你能量的事情。这节课我们要讲的主题是压力管理。
现在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几乎每个人多少都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比如处理不完、堆积如山的工作压力大,到晚上睡觉时候脑子里还不等于想着工作失眠。到凌晨23点,又比如有的人压力一大就感觉脑袋宕机,整个人像被压了一座山一样动弹不得。可是一提到压力这个词,你脑子里想到的可能就是压力很可怕,压力会让人很负重,其实适当的压力反而是好的。
通过压力的到u型曲线我们可以知道,适度的压力它有助于我们达到好的工作表现。只有压力过小和压力过大时,我们的工作表现才会出现问题。压力过小就没有动力,就觉得干啥都没意思,压力过大就会疲于奔命,最后导致崩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讲要怎么解决压力过小以及压力过大的问题,帮助你做好压力管理,提升做事的能量。我们先来看情况。压力过小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表现,整个人非常倦怠,没有紧迫感,一副懒散的样子,提不起任何做事的兴趣。
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重新调整自己的能量投入工作是给自己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吗?不是的,我反而会建议你先去做跟工作无关的事情,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你喜欢跑步,你就去跑步健身或者跳舞,让自己的动力燃烧起来。你提不起劲儿、不想做事儿,因为你整个人太松散了。这时候你要给自己整个人加码,但是不要一上来就加工作,或者要加对结果负责的事儿也不要加学习任务,反而是加一些兴趣爱好,干你喜欢干的事儿,这样你才不会反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先调整你的生活节奏,让你那个节奏感被带起来之前你什么事儿也不想干,有5个小时都要刷手机,你现在就可以调整为比如就1小时玩手机,其他4个小时动起来你再逐步调整为从这四个小时里调一个小时出来去学习,等你还做到了适应了,你再调一个小时出来去工作。
通过这种慢慢调节节奏的过程,你的状态比较容易回归到一个常规水平。第二种情况,当压力山大的时候该怎么办?在压力非常大的时候,你先要有一个认知,不要在压力下做重大决定,甚至不要行动,因为在巨压压制下人的动作容易变形。
其实很多人问我危机公关的意见,大多数时候我给的意见就是什么也不要做,尤其是有一些误会引发的问题。他那个事情本身没有到达一个会持续发酵的级别,你什么都不做,这事儿就翻篇。
但是你如果持续给回应,这个事就没完没了。说到容易做到难,什么都不做,这个意见其实很难被人采纳。因为人总会觉得我要做点什么,我才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我把面对压力过大的更好的处理方法总结了一条公式,叫做压力管理等于放松自我+压力分析+自己行动。
面对压力很大的时候,第一步要先放松自我。如果你把注意力完全聚焦在这个事情本身和给你带来的压力上,压力就会变成一种无形的情绪笼罩住你,整个人就会拉得跟个皮球。对,非常的紧,这种紧张的状态会让你没办法很好的思考和决策。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转移注意力来逐渐放松自我。比如有一次我要做一个很棘手的事情,这个事情最好即刻决定,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决定。当下在那个情绪点下,我不觉得我能做出一个特别准确的决策,所以我就先停止了思考,我跑去逛公园了。
我在公园里逛了1小时,还找了一朋友陪我瞎聊天。通过跟他聊天,我把整个事情梳理了一遍,也把那种紧张感从我身上卸下来了,于是我变得比较轻松。在这个时候我反而想到了怎么处理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就越是紧张有压力的时候,人越非要给自己松懈,这样你才能用弹性和韧劲去解决问题和做事情。除了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放松自我,其实你还可以通过屏蔽外界施加的压力。曾经有一次我们要对外宣布一个艺人很重要的事情,这位艺人的家属非常焦虑,每天都要问我,你们这个官宣的方案做好了吗?
你有什么想法?我们怎么才能万无一失?他每天问我每天问我,问得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我就跟他说,请你不要再催我了,我知道你催我是想表达对这件事情的重视,也请你相信我跟你同样重视这件事情。因为如果他没有完成好,我的损失也很大。我充分理解你的担忧,但你不要把你的焦虑传递给我了,如果你继续给我施压,他只会让我动作变形,结果会更差。然后他就闭嘴了,我就能比较平静地处理这件事情。很多时候,人的压力其实外部源不断的施加给你的,所以当有外部巨大压力在靠近你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事情最终的结果是由我来负责。
那么外部对我的要求和期望会对我产生副作用,它不能帮我解决问题。所以我要排除掉这些外物对我的干扰,让压力只保持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内,这样事情的结果可能才好。
放松之后第二步,我们再来分析自己的压力。通常我们在面对挑战或者问未知的事情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产生压力,因为未知会让我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就像一团不可名状的东西,它会让你不敢去面对、不敢去想。其实恐惧就是纸老虎,当我们能看清恐惧是什么,他就会瞬间失去威慑力,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方法叫做黑色想象,就是在你头脑里想象最坏、最糟糕或者最恐惧的事情,通过用这种做法来搓或者是着火。比如有人可能因为要考托福压力特别大,大到连复习的书都看不下去了,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过,他觉得考不过,影响他的人生跟前途,这种未知让他感到恐惧。其实你只要想一想,这件事情最坏的结果是啥最坏的结果我能不能承受这话考托福不就没考好丢脸吗?看清楚这个恐惧之后,看清楚这个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压力就会减很少。
又比如甲方给了你很大的压力,你对甲方很不满,想跟对方吵一架。这时候你想一想,处理不好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可能是丢了这个客户,那这个结果你能不能承担?如果可以,你有信心再找回下一个客户,那你压力就向他发泄。
但如果你觉得这个结果你不能承担,找一个底线,比如你还是要给这个甲方客户提供一个方案,最坏的情况就是你的方案被否了,那你就继续熬夜做一版新方案。其实你想完最坏的结果我能不能承担,你就会发现最坏也不过如此的时候就不会在头脑中被恐吓吓到不敢动弹。
分析完自己的压力第三步是拆解行动。因为压力大一般是由于你觉得目标很大,但你又不知道该怎么着手,或者你觉得这个结果很重要,但你又不知道轻松应对他的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我有两个建议分享给你。
第一,不要从a到b,要从1.0到2.0,什么意思?有的人做事就会想要从a到b1不拿到结果。比如方案就会觉得要准备得足够充分,一把就要把对方拿下。但在压力很大的时候,从a1步跨到b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困难有时候会大到让人想放弃。
其实更好的做法是从1.0到2.0。同样是写方案,你先可以写个粗略的框架1.0,你看框架对方满不满意,框架好了,你再慢慢填充内容,把方案优化到2.0。就从1.0到2.0的过程就像是最开始做这个毛玻璃的效果,再接着是马赛克的效果,最后再变成高清图片的效果。
第二点,拆解最小行动,立即去做这个大目标。通常看过去遥不可及,你就会觉得好难,压力很大。你把它拆解成一个一步步具体的行动,找到你认为的最小行动之后,立马就去做这件事情。
比如你要写一篇文章,当你有压力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拖延,不想动笔。这时候你可以想一个最小动作,比如只想一个标题,或者只写一句话,表达出这篇文章的核心主旨。可能会有人觉得最小行动有什么用?当我们陷入压力的负循环的时候,最小行动能给你带来正向反馈,让你成就感。当成就感逐步积累,我们就有了更多的能量去做事情。所以千万不要小瞧最小心动的作用,它是开启正循环的一把钥匙。有一本书叫做微习惯,它在里面提到,想养成一个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微小的习惯开始。
比如你想每天养成看书的习惯,那你就从每天只看5分钟开始。微习惯的本质就是最小行动。
我有个同事小q,做事事情他就非常擅长拆解行动。有一次他接到一个短视频策划的方案,一开始他很紧张,因为他没做过,不过最后他还是如期提交了,并且做得还不错。我就问他,你是怎么完成的他说面对短视频策划方案这个大目标,他想到的最小行动就是先找公司的同事a请教。虽然同事a知道的信息没有那么全面,但还是帮小q梳理出一个很粗糙的、1.0的框架,并且告诉小q还缺什么。而这些内容可以去其他部门找哪些人咨询和求助。小q1圈求助下来,原本粗糙的1.0框架已经一点点被细化,变成了清晰的ppt。
最后小q按照这个ppt的框架又找了一些资料,很快扩充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案,把大目标拆解成小行动,规定自己即刻行动起来,可以把你压力很大、感觉无法动弹的时候,帮你进入正循环。好了,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照例总结一下。关于压力管理。我们知道压力的倒u型曲线,适当的压力是好的,只有当压力过小或过大的时候才会有负向影响。
面对压力过小的情况,可以通过慢慢给自己加码的方式,调整自己的时间节奏,找回自己想做事有动力的状态。面对压力过大的情况,我们提供了一个应对共识。
压力管理等于自我放松加分析压力加拆解行动。自我放松就是转移注意力和屏蔽外界施加的压力。分析压力就是问自己最后的结果是我能承担的吗?拆解行动,从1.0到2.0,拆解最小行动,立即去行动。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你不用觉得有压力是很可怕的事情,只要你不觉得压力本身是问题,压力就真的不会影响到你,即便你带着压力也可以过好你的生活。
因为我觉得人承受压力的韧性都是可以被训练的。像我现在就比较少感受到压力再大、再毛、再累,也不会让我有那种泰山压顶的感觉。因为我其实常年处于一种高压和急速反应的紧急状态下,已经训练出了很强的抗压能力。但如果你一直非常柔软,没有承担过任何的压力,来一点重量你就会可能承受不了。而如果你指特别刚来一点压力,你也会过,刚1折1下就断了,韧性是一定反复拉伸才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