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一个新碟屋的名字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它就是最具小资情调的第二页(PAGE Ⅱ),被碟友们简称为P2。
第二页位于云南路上,与大方巷并排。对我来说,去第二页总是极不方便的,除非想要找某张特别想要的碟,一般是不大轻易前往。不过,在第二页营业的数年时间内,我去它那儿的次数也是很可观的了。许多日子里,为了寻找某部影片,我傍晚骑车,爬上鼓楼的高坡,顺着黑暗的马路,叩开第二页的玻璃门。
一开始是在碟友论坛上看到第二页的,后来P2也开设了自己的论坛,发布碟报。因为有了碟报,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又有什么新片子上市了。
经营第二页的是男女两位文青,与其自有的风格类似,整个碟屋装潢的也很新潮,几乎落地的玻璃橱窗,一进店门,就有门铃被撞击后发出的叮当声。第二页的店面非常狭窄,门的左侧是柜台,右侧是实木的落地碟柜,再里面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装饰品售卖区。
第二页也采用会员制,碟友注册后,毎买一张碟都有积分,最后凭着积分的多少赠送DVD简装碟片。它还是我看到的唯一一家可以刷银行卡的碟屋,这样也给碟友们更多的选择。
红帆是采取预付卡的方式,充值后可以送一些金额。我曾经在红帆办过卡,但后来觉得这样会被捆绑在一家店里,选择的余地少了,也就不再继续充值了。
我在第二页的会员名录中看到一个四个字的网名,合并起来就是我的姓名。我上小学时也这样拆解过我的姓名,看到第二页有相同名字的碟友,我也挺好奇的。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有一天,店方将那位碟友的积分全部算在了我的头上,原因之一就是那位碟友再没出现过了。
我曾对第二页的促销优惠方式提出过异议,不过很快就遭到删帖的处理,随即也引起碟友们的一番争论。
虽然遭遇过删帖,但我对第二页的总体印象还是不错的。我把第二页视为最文艺的碟屋,这是我对它最为客观的评价。之所以喜欢诸如影约和第二页这类的碟屋,是因为经营者不是以此为职业,卖碟仅仅是为了对电影的一份喜爱。他们为人很善良,不欺诈。他们知道,每天面对的顾客是南京市内与他们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朋友。
虽然我喜欢这类碟屋,在论坛上也非常的活跃,但是线下却从没有与他们有过深交,网聚也没有参加过一次。我保持着低调,延续着独来独往的本色。正如我的碟友桔子所说的那样,“真正喜欢看电影的,其实都是内心寂寞的人”。我愿意为了深爱着的电影而内心寂寞下去。
后期的第二页因为形势所迫,转向网络销售,在PAGE Ⅱ论坛上发布碟报,碟友们依照碟报进行网购。这对于我是极不适应的,假如遇到有问题的DVD,退换起来非常的麻烦。
好在我还有其它的选择,比如2006年年中,由碟友会成员开办的菲林馆在东南大学附近的大石桥街上开张了……
2015-04-18 20:51:2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