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相公”指的就是王安石,他执拗是因为他坚强的个性,可坚强过头即为固执。如其做官,屡次谢绝朝廷提升,时达25年之久,却一朝应允,原是倾向于财政经济,想办大事。
王安石在世时以“三不足”闻名于世。“三不足”就是“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怕天,不怕众人议论,不怕祖宗的老规矩。争强好胜的性格可见一斑。
王安石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苏洵在《辨奸论》说他“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他是一个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思想的人,外表自然被忽略了。
王安石少时勤勉,算得上是个学者,却学术根基浅,但不失为真诚虔敬洁身自好之人。据说王安石的妻子吴氏曾经为丈夫买了一个妾。等到这个女人送到家时,王安石十分惊讶。问是这怎么回事?女人含泪回答:“我丈夫主管的官麦船不幸沉没,我们倾家荡产也不能还官府的钱,丈夫就只好卖我还钱。”王安石听了后立刻吩咐将女人送回他丈夫家,并告诉她们钱不用退了。
王安石虽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可是他的政治主张何其激进极端,不容他人反对,倾扰百姓,蒙蔽上听,虽有雄心却不能自拔,虽有美梦却如泡影般虚无缥缈。他的八年政权一朝崩溃,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吕惠卿出卖了王安石,王安石出卖了皇帝,皇帝出卖了人民。”
司马光道德才智当代罕见。他与王安石在政策上水火不容,他向皇帝陈述王安石看法时说:“百姓批评王安石虚伪,也许言之过甚,但他确是不切实际,刚愎自用。”
苏东坡当时只有32岁,任职史官,官卑职小,他多次向皇帝上奏折,写的都是洋洋洒洒,包罗无限,雄辩滔滔,直言无隐,大说变法之弊病,他警告皇帝说,君之为君,非由神权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拥护。神宗皇帝曾称赞《议学校贡举状》,并命他“指陈得失,无有所隐。”对其有所赞许,想委以重任,却被王安石等人所不容。直至皇宫的门吏郑侠看见成群的农民从东北逃到京师,充塞在街道之上,他这次出奇的献图,继惊人的彗星出现,中岳嵩山崩陷,神宗才废止了王安石新法。
“流俗”派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他祸国殃民,“通变”派认为他是中流砥柱,由此引发的党争却为害不浅,断送了北宋王朝。
拗相公虽执拗,不近人情者,一生专注于一件事,一如他富国强兵的理想,几近理想主义都有些不切实际。不过他的诗还是说我们耳熟能详:
《梅花 / 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