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本《丰子恺写梵高》,马上翻开浏览起来。
因为,我很喜欢丰子恺的文章和漫画,读过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和《无宠不惊过一生》,但还从来不知道他曾经研究过梵高,并为他写过一本书。
在这本书一开始,丰子恺便把艺术家分为两类,他说:
古来艺术家有两种类型:其一,纯粹是一个“艺术家”或“技术家”。我们鉴赏他的艺术的时候,只要看他的作品,不必晓得他的人格如何与生活如何。其二,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或技术家,而是一个“人”。我们要理解他的作品,先须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不能离开了其“人生”而仅看其“作品”。
就近代画家中找求最适当的实例,前者是印象派画家莫奈,后者便是后期印象派画家梵高。
对他的这个观点,我简直不能再赞同。
在之前阅读有关梵高和莫奈的书籍时,总是忍不住就拿他们进行对比,因为他俩差不多是同时代的画家,而且也是我最喜欢的,模仿最多的画家。
梵高虽然是荷兰人,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也来到了法国,也在巴黎生活过。他最有名的那些作品大多也都是在法国完成的,他的最后的风格和色彩特点也是在法国定型。
但是,除了对绘画的热爱,他们两个是多么的不同啊。暂且抛开他们的画作不谈,他们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是那么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前面忘了说,他们实际还有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都和父亲决裂了。莫奈的父亲是一位商人,他不希望儿子以绘画为职业,所以断绝了对莫奈的经济上的支持。梵高的父亲是一位牧师。他们父子关系虽然一直不是很好,但是梵高的父亲还是在很多方面,在很多个时期想要支持他的,也做出过容忍和让步,他们的关系之所以弄得不可收拾,好像主要责任还是在于梵高的个性。
说回到莫奈和梵高的不同之处,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莫奈是一个特别专一而痴情的人。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都是他的第一位妻子卡米尔,卡米尔甚至会在他的同一幅画中出现好几次。在卡米尔去世之后,他后来虽然也曾经让继女撑上一把绿阳伞做模特,但是他却没有清晰的画出她的的面部。可以说他一辈子只画个一位女性就是卡米尔。可惜的是,卡米尔虽然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但是却没有等到他迎来盛大的名声和成功的时候。
在感情方面,梵高虽然也投入过很大的热情,但是他的热情特别让人害怕,无论是他对表姐,还是对后来的西恩。客观地说,梵高是不会爱一个人的,他不会爱。与其说他爱哪个女人,不如说他是过于执拗于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多少爱的成分,很难说。对于表姐,他是在认为自己应该成家,应该结婚的时候,刚好表姐是一个他认为适合的人。对于可怜的西恩,他更多的是同情,他把自己当做了拯救西恩的上帝。如果和梵高生活在一起,大概是注定不能幸福的,原因还不在于他经济上的困窘,而在于他过于自我。
而莫奈则不同。就算在成名之前,也不能说卡米尔不幸福。更不用说后来他和他的经纪人的遗孀爱丽丝的互相成就。
可以说,莫奈也是得到爱的人,也是幸福的人。而梵高是一生都没有得到爱的人,一生都不幸福的人。
如果说这是命运,也只能说是性格造就的命运。
论梵高的出身和家族,他完全可以过另外一种人生。即便不能成为一个大的画家,至少可以一生顺遂,得到世俗的幸福,无论他是选择做艺术品经纪人,还是选择做牧师。他虽然也从事过艺术品经纪,也当过牧师,但是他都不能以这些为业,也是由于他的个性所然。
莫奈的个性显然与梵高不同,他有良师,有益友。他从来不是孤单一个人。 在艺术上也是同样,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印象派画家们虽然一开始不为主流所接纳,但是他们却可以形成一股不可以忽视的力量,莫奈也得以在生前就拥有了应该拥有的一切,并且度过了长寿的一生。
而梵高从来都是孤军奋战,总是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还在那么年轻的时候以惨烈的方式离开,犹如彗星划过天际,生前却只以低廉的价格成交过一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