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战略自信,勇于担当作为
2024年12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回顾过去11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蒙内铁路、雅万铁路、中老铁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成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通道网络逐步完善,沿线口岸能力大幅提升,枢纽功能持续增强,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共同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 “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随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为“一带一路”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将进一步提升共建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水平。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普遍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需求不断释放,各国企业开展互利合作空间广阔。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这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外部风险。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误解和偏见,个别地区还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和安全风险,给项目推进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威胁。同时,随着共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面临着融资、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促和平、谋发展的愿望,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走的是人间正道,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和光明前景,不为一时的困难和干扰所动摇,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勇于担当作为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贯彻落实,在“统”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要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机制,完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务实合作机制等9个方面的机制建设。要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统筹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和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
同时,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结合,善于趋利避害、化危为机,未雨绸缪加强分析研判,提升战略能力、运筹能力、应变能力,巩固合作基本盘、扩大合作新空间。要正确处理增强共建国家获得感和坚持于我有利的关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准合作契合点、利益交汇点,助力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持续增强共建国家人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有效维护我国战略利益。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携手共建国家一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