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享第260天
失踪儿童实验
昨天晚上忙完事情要从兴隆公园去地铁站,来到兴隆公园门口时,感觉到凉风习习。
这时候,一个背包小姑娘行色匆匆地问过往的路人:“请问,兴隆公园东门怎么走啊?”
我停下脚步,因为我此刻在的位置就是兴隆公园东门。
奇怪的是,小姑娘问了几个人,有的摆手,有的停下来往前看了一眼,然后说不好意思不知道,有的说是第一次来,不太清楚。
后来,居然还有一个小姑娘朝我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有些不确定地说:“这应该就是兴隆公园,但是……东门……”接下来她自己连比划带默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嗯……哪儿是东啊?要不你再问问别人吧!”
我又走出东门,来到背包小姑娘胖说:“这儿就是兴隆公园东门。”
这时候,旁边车里下来两个男孩子,手里拿着摄像机,小姑娘也笑了:“谢谢您,先生,你是这段时间里第六个准确告诉我们位置的人,我们在实践一个学过的实验,看看现实中是否如书中所写……”
“你们要证明的那个实验是不是失踪儿童实验?”
“是的,就是那个,您也知道?”
“我也是学教育心理学的,跟你们算同学,就是长得老点儿!”
一句话大家都笑了,笑声过后,细想起来,还真挺难过的,难过的是,确实大部分人会忽略自己周围环境,尤其现在,很多人都是看着手机走路的,头也不抬,居然能走对路,好奇怪,难道他们脚上长眼睛了?
刚才我提到的那个实验,是这样的,人类往往会忽视周围的许多东西,这个结果是从一个失踪的孩子实验中被测试出来的。
一家繁忙的商店门口贴了一张寻人启事,上面写着关于失踪孩子的信息和照片。有些人会停下来看看,而另一些人只是看一眼,甚至有些人看也不看。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他们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寻人启事上的那个孩子,就站在商店旁边。
在这一点上,童子军做得的确好,他们每到一处,都会观察当地的建筑,找到安全出口,最近的医院,自己所乘大巴车的车牌号和司机姓名……
相比较而言,我们家长注重的儿童教育是否略显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