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享第223天
55387定律
昨天去一个小伙伴的家,他有一个灵心通透的小妹妹,还不到4岁,但是在待人接物上已经让人有了舒服又舒服的感觉。
比如,我刚刚到的时候,她马上“眼巴巴”地看向我,提高音调说:“康康老师,等会儿吃饭的时候,一定坐在我身边啊!”语音语调和说话内容,瞬间被融化了。
过了一会儿,她喜欢的昂哥来了,见到哥哥时,坐在宝宝椅上的她,开心地扭动起来,小屁股一颠一颠的,这个外在的行为虽然不是为了我,但是我也被快乐感染到了,相信昂哥内心乐开了花了吧!
离开的时候,小姑娘忙前忙后,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穿着并不是亮晶晶的她,眼里却是buling buling的光,人不大,却散发着大大的气场。
我为什么要分享这个小姑娘的说话内容、语音语调和外在行为呢?那是因为,通过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55387定律的魅力。
55387定律,指的是我们在人际交往和说话沟通中,主要有三大影响因素。
其中,55%是外在仪表、仪态、行为,虽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但我们确实会“以貌取人”,这里的“貌”并不仅仅是外貌上的美丑,这是你的外在行为仪态。
38%是说话时候的语音、语调、语气,这是你的语言行为仪态。
而说话的内容只占到7%,这是你的语言内容仪态。
比如,你做了一道菜,让对方品尝,如果对方说好吃,但是没有任何语音语调和情绪引起的行为变化,你一定会感觉对方在敷衍你。
如果对方提高声音说好吃,如果拉长音调、伴随着激动语气或者点头说好吃,不仅如此,还开心地抱住你说好吃,你又会感觉如何呢?
所以,请“善用”你55%的外在行为仪态,“擅用”你38%的语言行为仪态,“删用”你7%的语言内容仪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