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三岁多,上学了,开始了每天起早贪黑的日子,看着孩子也操心,有点于心不忍啊,但是我也清楚的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选择,我们的环境就是这样,相比于大城市,我们这里教育启蒙已经延迟了,但是人这一辈子,非得怎么样呢?
孩子开始了学习之路,当妈妈的也不能落后,我也着手研究如何和孩子开始斗智斗勇,买了一本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最近看到了第二章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其中有一节内容是同情的力量,主要讲的是让父母如何抛开自己的感受,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就是让家长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然后做出恰当的反应。
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有天晚上,我的大儿子不想去洗澡,而且非常大声的在抱怨,我那天非常累,而且还有无数的事情等着我去做,我的神经再也受不了这种刺激了,我冲出客厅直奔卫生间,猛地拉开了浴室的门,我的大儿子站在那里又伤心又疲惫,嚎叫着:妈妈,妈妈”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会怎么做呢,是不是上去一顿吼,但是看完作者的做法后,我们肯定会改变。作者深吸了一口气,温和的说“亲爱的,你看起来真的很疲倦,你是不是太累了呢?我知道你喜欢妈妈给你洗澡,特别是在像今晚这么累的时候,但是妈妈必须去把晚餐做完,请你快快把澡洗完,因为妈妈不能在这里陪你,我很抱歉你这么累还得洗澡,但你真的弄的很脏,赶快去把澡洗完,然后下来吃饭,亲爱的。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在适当的情况下同情孩子的感受,能够让儿子消极的情绪得到平抚,而这远远胜于你用咆哮的口气去跟他对话。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同感?试着去做一下吧。
写作,我不是专业的,可能文章读起来也不是那么专业,要加油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