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青岛海洋博物馆和威海刘公岛的甲午战争博物馆,让我理了理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
日本野心勃勃,借朝鲜为跳板,目标直指中国。
清政府属于被动应战,本质上是为了自保,但因内政腐败、财政混乱,导致海军战力空心化。
慈禧太后还在关键时期挪用了本该用于海军的军款,重修颐和园,这也是北洋水师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给日本了。(当年历史课记不住的各种条约突然也清晰起来了……)
同时,清政府的衰弱彻底暴露在世界面前,结果就是中国进入了被“列强瓜分”的新阶段。
所以当时德国就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租青岛、胶州湾 99 年。
随后,德国人就把青岛打造成他们在远东的海军基地与商贸港口。他们修建的欧式街道、红瓦洋楼、教堂花园,成为今日青岛独一无二的城市底色。
走进今天的八大关风景区,你能看到数十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哥特式、巴洛克式、俄式别墅、英式小楼……那就像一部“建筑博物馆”,也是青岛最浪漫的地方之一。
他们还建立了啤酒厂,青岛啤酒的源头就来自德国,难怪这么好喝。
德国啤酒确实好喝,种类又多,一杯就一大缸,而且德国人只要喝啤酒的时候才显得真性情一些。
稍微跑个题:虽然德国人严苛刻板,和那里的冬天一样冷漠,但是逻辑清晰,做事严谨。如果你愿意像理工男一样生活,不讲究吃和穿,那么德国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战后,德国战败,照理青岛该还给中国了,居然给了日本,这下把中国人激怒了,引发了五四运动。我好像只有在旅途中才能更好记住这些历史事件。
这两天的博物馆之行,弥补了一下自己中国近代史方面的知识盲区,有时间打算找些书来看看。有书友推荐了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还有《天朝的崩溃》。
有时发现读完的书越多,想读的书也更多,但这也是阅读的乐趣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