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产品经理通用方法论:
定义理想态——拆解未达理想态的情况——提出解决方案——验证是否解决
回顾:
阶段性调研的方法分为三步:
Step1 找到理想态
定义理想态,并以数字化的指标或其他明确标准来衡量。
Step2 抽样分析
将所有不到理想态的case抽样分析,并做统计分类,明确满足不好的原因。
Step3 优先级判断
汇总所有问题,综合影响面、问题严重程度和解决成本确定优先级,作为接下来的项目计划。
正文:
阶段性调研第一步:如何找到理想态?
1.定义理想态
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用来解决用户的问题,产品的理想态即给出的方案确实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举例子说明什么是产品的理想态:
百度搜索:用户使用百度搜索是为了查找信息的,那产品理想态就是用户找到了他想要的信息
滴滴:用户使用滴滴是为了前往其他地方的,那产品理想态就是用户到达了目的地
头条:用户使用头条是为了愉悦自己消磨时间的,那产品理想态就是用户在头条上找到了自己想看的内容,花了很久的时间
墨迹天气:用户使用墨迹天气是为了了解天气情况的,那产品理想态就是用户获取了准确的天气信息
2.找到数字化指标或其他明确的标准来衡量理想态
以上四个案例的产品理想态又有些异同,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种简单情况(滴滴、墨迹天气),一种复杂情况(百度搜索、头条)。
简单情况
理想态的描述相对简单一些。
滴滴的理想态可以简单的用订单成交率这样的指标来衡量,用户是为了打车到达目的地的,只要订单完成了,用户到达了目的地,这就可以衡量产品确实达到了理想态。
墨迹天气的理想态可以用天气信息的准确率来衡量,只要天气准,我就认为到达了理想态。
简单情况:对于大多数刚需和工具型产品、或只是其中的策略模块,通常都可以以【帮用户解决了问题】作为理想态,并找到单一的数据指标来衡量。
复杂情况
比如百度搜索,其实很难以单一的指标来衡量用户找到了他想要的信息。是否可以用点击率来衡量?用户点了不就是满足了吗?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用户点来点去没有一条结果有用,所以点的多,并不一定表示满足。没点击也不一定意味着没有满足,比如搜索天气,这时候判断会更难。因此,对于搜索产品,他的理想态的描述是一件相对复杂的事情。
头条,理想态是用户在这里开心的消磨了时间,那要用什么指标衡量呢?是停留时长吗?停留多少时间是理想呢?
复杂情况:但依然存在很多产品,其理想态的描述是相对复杂的。
那么如何描述复杂情况的理想态呢?
搜索
像百度这种综合的搜索平台,很多时候用户输入了关键词,但是背后隐含的需求是多样的,平台给的方案是猜测,只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比如这个例子:在百度中,用户搜索苹果的需求可能是电子品牌苹果、电影苹果、水果苹果等多种情况。
在描述产品实现效果的时候,PM通常会基于对用户的理解、并参照竞品结果,给出根据需求影响面排序的各类搜索结果。
对用户的理解:用户搜索苹果的上下文(搜索苹果之前还搜索了什么),点击行为(大多数人搜索什么),用户更改搜索词等 。
搜索产品通常以平台当前能够给出的最佳产品方案作为理想态。
推荐
平台是在猜测用户的非刚需求,我们永远不清楚最准确的答案是什么。
所以推荐类产品同样以平台当前能够给出的最佳产品方案作为理想态。
再评估策略推荐出的结果在所有候选集合中是否是最佳结果,用户行为指标作为发现问题的辅助手段。
3.理想态的定义变化
所有的【理想态】都是为阶段性的产品目标服务的,随着产品的进化,理想态的定义也随着进化。
总结
大多数工具属性的产品都可以以【帮助用户解决了问题】作为理想态,并找到单一的数据指标来衡量。
同时也存在一些产品,其理想态的描述是相对复杂的。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理想态,都会随着产品进化而发生变化。
以上为三节课策略产品课程个人学习笔记。